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運動強度的分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8 03:06
本文關鍵詞: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運動強度的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對“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進行科學的驗證,確保運動強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豐富了中老年人群的健身方式,為中老年人科學健身提供理論指導,為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和“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的推廣提供實證依據(jù)。方法:在成都體育學院周邊社區(qū)廣場健身愛好者中募集無心腦血管疾病和運動性功能障礙受試者34名,對其發(fā)放PAR-Q問卷,進行進一步篩選,由于家庭或個人原因最終納入實驗對象的受試者為30名。該30名受試者每周周一到周五在成都體育學院體操館進行時長為70分鐘的“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運動干預,為期12周。在運動干預期間,由筆者教會受試者測量晨脈,并記錄下來,觀察晨脈在運動期間的波動幅度;利用心率遙測儀(Polar表)對受試者進行運動中實時心率監(jiān)測;通過對主觀感覺疲勞表(RPE)的填寫主觀感覺“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的運動強度;通過測量“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干預前后心臟功能(F.C.)和臺階實驗指數(shù)的變化衡量運動強度的合理性。結果:1.用晨脈對運動強度進行監(jiān)測,晨脈未發(fā)生大幅度波動;2.心率遙測儀(Polar表)對“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的運動強度進行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70分鐘的運動時間里運動中心率有65%以上達到70%~85%HRmax(最大心率),60%~80%HRR(心率儲備)即115~144次/分;3.通過RPE量表主觀感覺運動強度級別為50%~71.5%,中等~較大強度之間,心率在120~150次/分,,儲備心率(HRR)百分比在40%~84%之間,最大心率(HRmax)百分比在55%~89%之間,與Polar表監(jiān)測心率基本一致;4.測量“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干預前后心臟功能(F.C.)和臺階指數(shù)均有非常顯著性變化。結論:“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的運動強度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適宜中老年人運動。
【關鍵詞】: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 運動強度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804.2;J722.2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前言8-10
- 1.1 選題依據(jù)8-9
- 1.2 選題意義9-10
- 1.2.1 實踐意義9-10
- 1.2.2 理論意義10
- 2 文獻綜述10-18
- 2.1 藏族傳統(tǒng)鍋莊舞的相關研究10-14
- 2.1.1 藏族傳統(tǒng)鍋莊舞的起源10-11
- 2.1.2 藏族傳統(tǒng)鍋莊舞的分類11-12
- 2.1.3 藏族傳統(tǒng)鍋莊舞特征12-14
- 2.2 創(chuàng)編的相關研究14-15
- 2.2.1 創(chuàng)編的依據(jù)14
- 2.2.2 創(chuàng)編的要素14-15
- 2.2.3 創(chuàng)編的原則15
- 2.3 科學驗證的相關研究15
- 2.4 運動強度的相關研究15-18
- 2.4.1 運動強度的定義15-16
- 2.4.2 運動強度的作用16-17
- 2.4.3 評價運動強度的方法17-18
- 3 實驗對象與方法18-25
- 3.1 實驗對象18
- 3.2 測試時間與測試地點18
- 3.3 研究方法18-25
- 3.3.1 文獻資料法19
- 3.3.2 問卷調查法19-20
- 3.3.3 實驗法20-25
- 3.3.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25
- 4 實驗結果25-33
- 4.1 實驗期間晨脈的變化25
- 4.2 運動中心率的變化25-30
- 4.3 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干預前后受試者心臟功能能力(F.C.)的變化30-31
- 4.4 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干預前后受試者臺階試驗(指數(shù))的變化31-32
- 4.5 主觀感覺疲勞表(RPE)對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運動強度的反應32-33
- 5 分析與討論33-41
- 5.1 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運動強度的適宜性33-36
- 5.1.1 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干預期間晨脈的變化33-34
- 5.1.2 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運動中心率的變化34-36
- 5.2 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對心肺功能的影響36-39
- 5.2.1 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對心臟功能能力(F.C.)的影響36-37
- 5.2.2 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對臺階試驗(指數(shù))的影響37-39
- 5.3 主觀疲勞感覺表(RPE) 對西藏民族健身鍋莊舞運動強度的反應39-41
- 6 結論與建議41-42
- 6.1 結論41
- 6.2 建議41-42
- 7 參考文獻42-45
- 8 附件45-50
- 致謝5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秀麗;有氧運動健身的生物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2 范文立;;不同運動強度對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3 任晉軍;馬艷萍;歐陽海寧;;每搏功對大學生心功能評價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9期
4 程云峰;韓秋紅;李金珠;;扭秧歌運動對中老年女性心肺功能影響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10期
5 黃梅;;表演性啦啦隊成套動作創(chuàng)編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6 趙雪梅;不同強度運動對增強中年女性體質的作用[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7 丁華麗;;健身肚皮舞的編制及對職業(yè)女性鍛煉實效性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陳元武,黃元汛;淺談運動強度的分類和表示方法[J];湖北體育科技;1997年03期
9 陳愛華;鄧通圖;畢研潔;;青藏高原民間舞蹈大眾藝術體育初探——以鍋莊舞為例[J];科學經(jīng)濟社會;2010年02期
10 劉書君;;舞蹈編導在創(chuàng)作中如何力求新穎獨特[J];民族藝術研究;2008年02期
本文編號:10525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05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