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舞蹈行業(yè)分析
本文關鍵詞:2009年中國舞蹈行業(yè)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舞蹈 舞蹈美育 舞蹈藝術 劇目創(chuàng)作 演出 少兒舞蹈 音樂舞蹈 比賽 藝術家 舞蹈精品
【摘要】:正一1主導型政治文化載體:《復興之路》和《舞動中國》2009年,舞蹈人參與的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了,這是繼《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以后我國舞臺藝術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義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前兩部作品,在
【作者單位】: 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學系;
【關鍵詞】: 中國舞蹈 舞蹈美育 舞蹈藝術 劇目創(chuàng)作 演出 少兒舞蹈 音樂舞蹈 比賽 藝術家 舞蹈精品
【分類號】:J705
【正文快照】: 一1主導型政治文化載體:《復興之路》和《舞動中國》2009年,舞蹈人參與的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了,這是繼《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以后我國舞臺藝術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義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前兩部作品,在最后的演出人名表中凝聚成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慕羽;;2009年中國舞蹈行業(yè)分析[J];藝術評論;2010年02期
2 賈作光;;中國舞蹈與當代創(chuàng)作——在賈作光舞蹈藝術觀禮上的演講[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沙鷗視覺;駱駝;金山;;舞蹈長征路[J];舞蹈;2010年02期
4 毛雅琛;林毅;;用舞蹈傳遞愛——關注“新農(nóng)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J];舞蹈;2008年06期
5 李愛順;;崔承喜與中國舞蹈[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6 劉慧明;;試論舞蹈中的空靈美[J];藝術百家;2009年S1期
7 呂錦華;;馬家欽:悄悄叩響中國舞蹈圣鐘的人[J];文化月刊;2007年05期
8 張生;余姚;;“鯤鵬扶搖”九萬里 “力智并重”人為本[J];舞蹈;2009年04期
9 趙青;;永恒的蓮花——獻給舞蹈家戴愛蓮九十華誕[J];同舟共進;2005年12期
10 李魏;杜永健;;白淑湘:別動不動就玩兒“顛覆”[J];走向世界;2010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禾;;舞蹈藝術的超民族性和永恒價值[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袁禾;;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語境下的中國舞蹈[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背景下藝術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王珍珍;;結(jié)構(gòu),舞蹈創(chuàng)編的重中之重——舞蹈語言服務于舞蹈結(jié)構(gòu)[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4 羅斌;;關于儺舞研究的斷想[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程大力;;躁動之魂與藝術武術——競技套路來自何方去向何方[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6 陳彥;;淺談普通高校舞蹈藝術類課程的教育功能[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7 蔡石香;;兒童舞蹈《還我星期天》[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8 穆蘭;;校園舞蹈——一股強勁的舞風[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9 陳冰;;舞蹈服飾——舞蹈之姐妹藝術[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10 袁偉;;舞蹈教學的美感氛圍教學法[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藝生;中國舞蹈:步履維艱的復興[N];人民日報;2006年
2 于平;舞蹈書寫的軌跡[N];中國藝術報;2008年
3 馮雙白;中國舞蹈:追求先進文化[N];中國藝術報;2001年
4 趙壯;中國舞蹈不能太急功近利[N];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5 雪心;群星璀璨——2008中國舞蹈界聯(lián)誼會隆重舉行[N];中國藝術報;2008年
6 見習記者 王鵬 通訊員 李少偉;市歌舞劇團節(jié)目獲第七屆中國舞蹈“荷花獎”銅獎[N];長治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陳原;為中國舞蹈喝彩[N];人民日報;2001年
8 劉云;中國舞蹈起舞春城[N];華夏時報;2002年
9 趙忱;中國舞蹈峰會閉幕[N];中國文化報;2005年
10 田曉 彭婷;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標志確定[N];貴州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妃;新中國第一代舞蹈表演藝術家個案研究及對舞蹈表演訓練的探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2 慕羽;改革開放后中國(內(nèi)地)舞蹈創(chuàng)作與政治文化之關系,1979~2006[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3 鄒之瑞;新中國芭蕾舞史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4 許薇;舞劇敘事性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5 江東;中國古典舞發(fā)展歷程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6 許銳;傳承與變異 互動與創(chuàng)新[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7 羅斌;假面陰陽—安徽貴池儺舞的田野考察與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8 李廷海;社會文化變遷與中國民族舞蹈藝術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9 杜鵑;漢代樂舞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朱錦華;《長生殿》演出史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樂樂;論舞蹈美育與“整體教育”[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2 李屹亞;中國舞蹈演出市場:基本利益群之間博弈關系的分析[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4年
3 朱毅德;廣東省舞蹈藝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反思[D];蘭州大學;2010年
4 張婷婷;論胡舞的歷史發(fā)展軌跡及其對當代中國舞蹈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洪艷;舞蹈藝術與身體的審美關系[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嬌璐;探究中國戲曲藝術對中國舞蹈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趙立如;審美文化的傳播者—常任俠美學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8 鄒小燕;論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周儀;中國古代兒童舞蹈的功能類型初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10 王輝;從郭明達的藝術歷程看他對中國舞蹈的貢獻[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本文編號:1043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04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