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快步舞選手技術風格特征及其形成的主導因素
本文關鍵詞:廣東優(yōu)秀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的現狀研究——長度、圍度、寬度,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武漢體育學院》 2015年
優(yōu)秀快步舞選手技術風格特征及其形成的主導因素
莫陽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個案研究法、邏輯分析法,通過對國內外優(yōu)秀快步舞選手技術風格進行研究及分析,總結歸納技術風格培養(yǎng)和訓練的理論依據,建立技術風格結構指標體系。優(yōu)秀快步舞選手的技術風格特征包括:獨特性:選手在快步舞技術展示的過程中會表現出舞蹈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這種獨特性是優(yōu)秀快步舞選手技術風格最突出的特征。穩(wěn)定性:優(yōu)秀快步舞選手經過長期刻苦訓練形成的技術風格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會保持其基本的風貌不變。多樣性:不同的優(yōu)秀快步舞選手體現的技術風格呈現出多種多樣、各不相同的特性。復雜性:不同選手之間所處的時代、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歷、思想認識、人文素質、藝術修養(yǎng),以及年齡、個性特征各不相同,因而在快步舞創(chuàng)編、動作技術、舞蹈表現、音樂節(jié)奏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特色。形成這些技術風格特征的主導因素:客觀因素:不同選手所處的時代以及民族文化各不相同,選手的技術風格也表現出各不相同的特征。主觀因素:通過科學選材、因材施教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三個因素,從基礎特征、培養(yǎng)和教育方式、新視角和思路等方面分析優(yōu)秀快步舞選手技術風格特征形成的原因。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722.8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佳劍;;對摩登舞技術的分析[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2 高斌;井志俠;;體育舞蹈華爾茲的技巧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3 黃昊;;對運動技術風格影響因素的認識與思考[J];學理論;2009年21期
4 殷暢;周龍慧;;我國體育舞蹈選材研究初探[J];金田(勵志);2012年11期
5 習壽華;體育舞蹈運動技術理論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6 吳飛燕;;摩登舞的正確發(fā)力與舞蹈流動性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年03期
7 周小燕;;中外體育舞蹈水平差距與對策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年09期
8 吳飛燕;;應用力學原理剖析摩登舞訓練技巧[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年03期
9 李衛(wèi)東;優(yōu)秀藝術體操運動員技術風格特征及形成的主導因素[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10 楊小強;;從拉丁舞談舞伴之間的配合[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1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榮薇;競技性藝術體操技術風格特征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玲;湯德錠;;摩登舞對優(yōu)化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何靈捷,何幸光;從霍爾金娜體操動作特點談體操運動風格[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8期
3 李丹;廣東優(yōu)秀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的現狀研究——長度、圍度、寬度[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1期
4 李忠堂;;近年我國藝術體操科研狀況現狀與展望[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盧劼;;拉丁舞初學者旋轉技術的教學法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7期
6 高嵐;;核心力量訓練對拉丁舞訓練的意義[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31期
7 王靜;淺析“獨創(chuàng)性”動作在藝術體操集體項目中的重要性[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8 韋巍;;藝術體操的文化內涵和風格特征[J];大舞臺;2012年09期
9 邢菊;;華爾茲舞的藝術價值及其審美分析[J];大舞臺;2012年10期
10 周晨;;摩登舞技術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年2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黃俊亞;競技性藝術體操成套動作編排理論及應用模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熊柏軍;新周期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藝術價值探賾[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偉;優(yōu)秀藝術體操個人運動員成套動作構成的定量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貝;我國優(yōu)秀體育舞蹈運動員賽前競技狀態(tài)調控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4 隋劍爽;我國藝術體操集體項目程序化參賽方案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5 劉琪;從新規(guī)則實施透析我國藝術體操集體項目弱勢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少敏;陜西省部分高等普通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現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馮南楠;山東省高校體育舞蹈專業(yè)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1年
8 劉多;山東省高校體育舞蹈與市場供需關系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趙莉;我國體育舞蹈開展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3年
10 李沛;變奏訓練法對競技性健美操運動員基本動作肢體姿勢控制能力的影響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少丹;我國男子高水平自行車和籃球運動員智力發(fā)展水平的現狀及智力結構的特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2 緱小燕,馬迅;我國藝術體操集體項目難度動作完成質量重要差距解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3 趙啟贏,李曉煥;論體操運動員的動作風格[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4 黃俊亞;我國藝術體操運動員成套動作技術價值水平及提高途徑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7期
5 馬鴻韜;李敏;;體育表演藝術概念及分類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9期
6 黃波;刁在箴;徐永生;;論中國藝術體操軟化發(fā)展趨勢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7 汪敏;王娜;;我國藝術體操后備力量身體技術水平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8 溫柔,孫曉梅;骨齡與舞蹈選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9 徐艷;;對健美操運動員柔韌素質特征的研究[J];成功(教育);2007年03期
10 李曉光;論鐵餅運動員的技術訓練[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呂萬剛;競技體操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1年
2 方千華;競技運動表演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建和;論運動技術的序列發(fā)展與分群演進[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4 黃俊亞;競技性藝術體操成套動作編排理論及應用模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唐韶軍;中國舞龍的技術風格及社會價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馮玉娟;霍爾金娜在競技體操比賽中的藝術表現力的研究與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吳祖會;福建龍樁拳的技術風格及社會價值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姚大為;現代散打技術風格的形成與文化的影響[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銀兒;潘慧炬;;國內外賽艇女子輕量級優(yōu)秀運動員劃槳技術風格的運動學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蔡旭東;[N];中國消費者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邱鎮(zhèn)祁;[N];中國體育報;2001年
3 趙強;[N];中華讀書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施嘉奇 季安之;[N];文匯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莫陽;優(yōu)秀快步舞選手技術風格特征及其形成的主導因素[D];武漢體育學院;2015年
2 懷寧寧;中國男子花劍個體化技術風格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廣東優(yōu)秀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的現狀研究——長度、圍度、寬度,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1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0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