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核心力量加強芭蕾Adagio類動作能力的訓練方法
本文關鍵詞:運用核心力量加強芭蕾Adagio類動作能力的訓練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舞蹈藝術 Adagio 核心力量 輔助訓練 芭蕾舞 藝術創(chuàng)作 藝術教育
【摘要】:本文從吸收體育界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角度,對舞蹈演員及學員如何提高Adagio類動作的能力,提出系列輔助訓練的建議與方案,以期能更生動有效地啟發(fā)演員、教員及學員的練功興趣,另辟渠道地充實傳統(tǒng)訓練模式,進一步完善好芭蕾基本功教學法在Adagio類動作上的訓練成效。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關鍵詞】: 舞蹈藝術 Adagio 核心力量 輔助訓練 芭蕾舞 藝術創(chuàng)作 藝術教育
【基金】:2011年度華南理工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項目編號:2011SM028)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J722.5
【正文快照】: 一、加強Adagio類動作能力的意義及核心力量的概念1.加強Adagio類動作能力的意義在芭蕾基本功教學法中,“Adagio”是指課堂教學上扶把或中間的一些緩和、平穩(wěn)、連貫的各種動態(tài)和靜態(tài),用以訓練控制平衡、穩(wěn)定能力,及腿、腳、手臂、軀干的協(xié)調(diào)、和諧,優(yōu)美的系列慢扳練習。其系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彩虹;;走近芭蕾——芭蕾舞考級教育的回顧、思考與展望[J];藝術教育;2003年04期
2 本刊編輯部;;秉承高雅文化追求 匯聚國際芭蕾精英 普及推廣舞蹈藝術——第三屆北京國際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請賽金秋開幕[J];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11期
3 羅彩虹;;與愛共舞——對青少兒業(yè)余芭蕾舞愛好者的心理分析[J];藝術教育;2003年05期
4 劉玉萍;;簡論芭蕾舞專業(yè)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李春霞;;非專業(yè)學生對芭蕾舞和中國舞同時學習的益處[J];文化月刊;2010年Z1期
6 陳思吳;;中西舞蹈藝術管窺[J];四川戲劇;2008年05期
7 李娜;;淺談音樂與舞蹈的關系[J];廣播歌選;2009年10期
8 劉廈靜;;關于芭蕾舞訓練創(chuàng)傷的研究報告[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9 邢奎;;舞蹈藝術特性淺識[J];劇作家;2008年05期
10 王喜偉;;淺析健身房中芭蕾舞課程多樣化教學[J];大眾文藝;2009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禾;;舞蹈藝術的超民族性和永恒價值[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趙鎧澤;羅冬梅;高云;;芭蕾舞plié系列基本動作的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李明;羅冬梅;高云;;芭蕾舞基本動作五位空轉兩圈的動作技術診斷[A];第十三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趙震波;羅冬梅;高云;;對芭蕾舞PIROURTTE(五位轉兩圈)系列的動作技術析[A];第十三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陳彥;;淺談普通高校舞蹈藝術類課程的教育功能[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6 蔡石香;;兒童舞蹈《還我星期天》[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7 陳冰;;舞蹈服飾——舞蹈之姐妹藝術[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8 袁偉;;舞蹈教學的美感氛圍教學法[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9 閻成立;張倩;;滿族薩滿舞蹈研究[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10 滕飛;;論高師舞蹈教學中加強節(jié)奏訓練的重要性[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吳丹 本報實習記者 王淑君;芭蕾:民間魅力[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2 趙晶晶;國內(nèi)與國際芭蕾舞大賽之比較[N];中國文化報;2008年
3 白淑湘;俄羅斯國際芭蕾舞比賽隨想[N];中國藝術報;2008年
4 記者 賴繼紅;我市舉行迎新年芭蕾舞專場演出[N];南昌日報;2009年
5 黑莓;北京比拼芭蕾,特設編舞環(huán)節(jié)[N];中國文化報;2011年
6 李承祥;一部中國芭蕾的歷史記憶[N];中國藝術報;2009年
7 郝梓含;打造高水準的國際賽事[N];中國文化報;2008年
8 記者 王皓;首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開幕[N];北京日報;2011年
9 一業(yè);美國的芭蕾舞產(chǎn)業(yè)[N];中國文化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嚴長元;芭蕾舞臺黑色旋風[N];中國文化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東;中國古典舞發(fā)展歷程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2 李廷海;社會文化變遷與中國民族舞蹈藝術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杜鵑;漢代樂舞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段妃;新中國第一代舞蹈表演藝術家個案研究及對舞蹈表演訓練的探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5 鄒之瑞;新中國芭蕾舞史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6 丁翠苓;臺灣高等舞蹈專業(yè)教育發(fā)展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王彬;蘇聯(lián)芭蕾編導與教學歷史經(jīng)驗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8 張蔚;鬧節(jié)—山東秧歌的儀式性與反儀式[D];上海戲劇學院;2007年
9 慕羽;改革開放后中國(內(nèi)地)舞蹈創(chuàng)作與政治文化之關系,1979~2006[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10 許薇;舞劇敘事性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毅德;廣東省舞蹈藝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反思[D];蘭州大學;2010年
2 孫嬌嬌;新媒體在舞蹈藝術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2年
3 余盛祥;論伊莎多拉·鄧肯舞蹈藝術的生命精神[D];河南大學;2011年
4 洪艷;舞蹈藝術與身體的審美關系[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鄒小燕;論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趙穎;奧古斯特·布農(nóng)維爾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7 蘇樹培;鄧肯舞蹈藝術理念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8 惠穎;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芭蕾基訓中學生的整體水平[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9 程瑾;爵士舞基礎動作技術類型與內(nèi)容的初步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10 朱青;論西漢皇室舞人的舞蹈藝術[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160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01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