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苓體育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1-30 16:24
張伯苓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體育家。他生于亂世,集畢生之精力“教育救國”,并創(chuàng)辦了南開系列學校;他將國家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將人民的生存發(fā)展與體育相連,為體育賦予了救國救民的使命。張伯苓先生的體育思想包括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女子體育四大方面。他在體育方面的觀點及實行的措施不僅促進了當時中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且也為解決當下我國體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思路;對其體育思想進行深入挖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可為我國體育發(fā)展提供一些啟示。本文主要以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歷史分析法和專家訪談法為研究方法,研究了張伯苓先生體育思想的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女子體育四大方面。其中學校體育思想包括:體育與運動雙軌;身體與思想并行;民主與強迫結合;教師與學生共進。競技體育思想包括:反對特權,強調公平;物質保障,精神嘉獎;維護主權,興辦賽事;引進奧運,融入世界。群眾體育思想包括:強健國民,救國興國;提倡體育,務求普遍;撥云見日,重識體育;以體祛私,以體錘勇。女子體育思想包括:解放思想,男女平等;平均男女,促進健全;倡導女子運動比賽。根據(jù)研究內(nèi)容得出相應的促進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啟示:在...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jù)
1.1.1 當下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面臨諸多方面的困境
1.1.2 張伯苓是近代中國體育事業(yè)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
1.1.3 研究張伯苓體育思想有利于現(xiàn)代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思想
2.1.2 體育思想
2.1.3 張伯苓體育思想
2.2 張伯苓生平事跡簡述
2.2.1 家學淵源,求學坎坷
2.2.2 師承名門,初識體育
2.2.3 難忘國恥,棄軍從教
2.2.4 教育救國,創(chuàng)辦南開
2.3 褒貶不一張伯苓先生
2.3.1 救國救民,創(chuàng)建南開
2.3.2 迫于無奈,就職南京
2.3.3 基于歷史,辯證評價
2.4 張伯苓辦學理念研究
2.4.1 為人者首先要愛國
2.4.2 知中國并服務中國
2.4.3 私立學校非私有學校
2.5 張伯苓體育觀點研究
2.5.1 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
2.5.2 教育里若沒有體育,就不完全
2.5.3 不懂體育的人,不應該當校長
2.5.4 德智體中我國人所最缺者為體
2.5.5 道德高且讀書佳者,身體亦健
2.5.6 推行強迫運動,增強學生體質
3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邏輯分析法
3.2.3 歷史分析法
3.2.4 專家訪談法
4 研究內(nèi)容
4.1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研究
4.1.1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政治背景
4.1.2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背景
4.1.3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
4.1.4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軍事背景
4.1.5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國際背景
4.1.6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教育背景
4.2 張伯苓學校體育思想
4.2.1 體育與運動雙軌
4.2.2 身體與思想并行
4.2.3 民主與強迫結合
4.2.4 教師與學生共進
4.3 張伯苓競技體育思想
4.3.1 反對特權,強調公平
4.3.2 物質保障,精神嘉獎
4.3.3 維護主權,興辦賽事
4.3.4 引進奧運,融入世界
4.4 張伯苓群眾體育思想
4.4.1 強健國民,救國興國
4.4.2 提倡體育,務求普遍
4.4.3 撥云見日,重識體育
4.4.4 以體祛私,以體錘勇
4.5 張伯苓女子體育思想
4.5.1 解放思想,提升女權
4.5.2 平均男女,促進健全
4.5.3 鼓勵參賽,展示女權
5 張伯苓體育思想對我國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5.1 張伯苓學校體育思想對現(xiàn)代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5.1.1 優(yōu)化落實體育課程,豐富課外體育活動
5.1.2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建立健全學生人格
5.1.3 強迫民主相融,激發(fā)興趣促進健康提升
5.1.4 建設校園體育文化,凸顯教師榜樣作用
5.2 張伯苓競技體育思想對現(xiàn)代競技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5.2.1 促進競技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
5.2.2 保障退役運動員合法權益
5.2.3 積極承辦國際型體育賽事
5.2.4 助力男子足籃排爭金奪銀
5.3 張伯苓群眾體育思想對現(xiàn)代群眾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5.3.1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助力偉大復興中國夢
5.3.2 解決發(fā)展不平衡矛盾,促進群眾體育充分發(fā)展
5.3.3 樹立防未然治未病意識,推廣運動是良醫(yī)理念
5.3.4 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傳承優(yōu)秀民族民間體育文化
5.4 張伯苓女子體育思想對現(xiàn)代女子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5.4.1 豐富女子體育運動項目,追求差異中的平等
5.4.2 打破傳統(tǒng)審美羈絆,淬煉女子運動健康之美
5.4.3 促進女子參加體育競賽,養(yǎng)成終身體育運動習慣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張伯苓體育思想專家訪談提綱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時代“優(yōu)師專項”的使命擔當[J]. 程建平. 教育研究. 2021(06)
[2]從性別平等到論域轉換:社會主義女性體育觀的嬗變[J]. 陳亨明,楊冠強. 體育與科學. 2021(03)
[3]新中國成立以來競技體育趕超發(fā)展的演進歷程、現(xiàn)實問題與轉型方向[J]. 趙吉峰,邵桂華.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21(02)
[4]新時代全民健身價值論析[J]. 趙金國,劉立夫.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5)
[5]文化差異與主體認知:體教融合不可逾越的鴻溝[J]. 劉海東,李娜娜. 體育與科學. 2020(05)
[6]邁向體育強國我國競技體育發(fā)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盧文云.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20(02)
[7]“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供給側改革研究——以體育價值、政策、參與為視角[J]. 鞏慶波,沈奕圻,楊躍飛,吳瑛,耿家先,黃達武.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9(04)
[8]新發(fā)現(xiàn)張伯苓的一篇演講稿及幾則史料[J]. 鄧小紅. 新文學史料. 2018(04)
[9]改革開放40年我國群眾體育發(fā)展回顧與前瞻[J]. 盧文云.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8(05)
[10]新時代中國競技體育的戰(zhàn)略使命與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 楊國慶,彭國強. 體育科學. 2018(09)
本文編號:3733238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jù)
1.1.1 當下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面臨諸多方面的困境
1.1.2 張伯苓是近代中國體育事業(yè)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
1.1.3 研究張伯苓體育思想有利于現(xiàn)代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思想
2.1.2 體育思想
2.1.3 張伯苓體育思想
2.2 張伯苓生平事跡簡述
2.2.1 家學淵源,求學坎坷
2.2.2 師承名門,初識體育
2.2.3 難忘國恥,棄軍從教
2.2.4 教育救國,創(chuàng)辦南開
2.3 褒貶不一張伯苓先生
2.3.1 救國救民,創(chuàng)建南開
2.3.2 迫于無奈,就職南京
2.3.3 基于歷史,辯證評價
2.4 張伯苓辦學理念研究
2.4.1 為人者首先要愛國
2.4.2 知中國并服務中國
2.4.3 私立學校非私有學校
2.5 張伯苓體育觀點研究
2.5.1 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
2.5.2 教育里若沒有體育,就不完全
2.5.3 不懂體育的人,不應該當校長
2.5.4 德智體中我國人所最缺者為體
2.5.5 道德高且讀書佳者,身體亦健
2.5.6 推行強迫運動,增強學生體質
3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邏輯分析法
3.2.3 歷史分析法
3.2.4 專家訪談法
4 研究內(nèi)容
4.1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研究
4.1.1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政治背景
4.1.2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背景
4.1.3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
4.1.4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軍事背景
4.1.5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國際背景
4.1.6 張伯苓體育思想產(chǎn)生的教育背景
4.2 張伯苓學校體育思想
4.2.1 體育與運動雙軌
4.2.2 身體與思想并行
4.2.3 民主與強迫結合
4.2.4 教師與學生共進
4.3 張伯苓競技體育思想
4.3.1 反對特權,強調公平
4.3.2 物質保障,精神嘉獎
4.3.3 維護主權,興辦賽事
4.3.4 引進奧運,融入世界
4.4 張伯苓群眾體育思想
4.4.1 強健國民,救國興國
4.4.2 提倡體育,務求普遍
4.4.3 撥云見日,重識體育
4.4.4 以體祛私,以體錘勇
4.5 張伯苓女子體育思想
4.5.1 解放思想,提升女權
4.5.2 平均男女,促進健全
4.5.3 鼓勵參賽,展示女權
5 張伯苓體育思想對我國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5.1 張伯苓學校體育思想對現(xiàn)代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5.1.1 優(yōu)化落實體育課程,豐富課外體育活動
5.1.2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建立健全學生人格
5.1.3 強迫民主相融,激發(fā)興趣促進健康提升
5.1.4 建設校園體育文化,凸顯教師榜樣作用
5.2 張伯苓競技體育思想對現(xiàn)代競技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5.2.1 促進競技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
5.2.2 保障退役運動員合法權益
5.2.3 積極承辦國際型體育賽事
5.2.4 助力男子足籃排爭金奪銀
5.3 張伯苓群眾體育思想對現(xiàn)代群眾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5.3.1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助力偉大復興中國夢
5.3.2 解決發(fā)展不平衡矛盾,促進群眾體育充分發(fā)展
5.3.3 樹立防未然治未病意識,推廣運動是良醫(yī)理念
5.3.4 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傳承優(yōu)秀民族民間體育文化
5.4 張伯苓女子體育思想對現(xiàn)代女子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5.4.1 豐富女子體育運動項目,追求差異中的平等
5.4.2 打破傳統(tǒng)審美羈絆,淬煉女子運動健康之美
5.4.3 促進女子參加體育競賽,養(yǎng)成終身體育運動習慣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張伯苓體育思想專家訪談提綱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時代“優(yōu)師專項”的使命擔當[J]. 程建平. 教育研究. 2021(06)
[2]從性別平等到論域轉換:社會主義女性體育觀的嬗變[J]. 陳亨明,楊冠強. 體育與科學. 2021(03)
[3]新中國成立以來競技體育趕超發(fā)展的演進歷程、現(xiàn)實問題與轉型方向[J]. 趙吉峰,邵桂華.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21(02)
[4]新時代全民健身價值論析[J]. 趙金國,劉立夫.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5)
[5]文化差異與主體認知:體教融合不可逾越的鴻溝[J]. 劉海東,李娜娜. 體育與科學. 2020(05)
[6]邁向體育強國我國競技體育發(fā)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盧文云.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20(02)
[7]“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供給側改革研究——以體育價值、政策、參與為視角[J]. 鞏慶波,沈奕圻,楊躍飛,吳瑛,耿家先,黃達武.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9(04)
[8]新發(fā)現(xiàn)張伯苓的一篇演講稿及幾則史料[J]. 鄧小紅. 新文學史料. 2018(04)
[9]改革開放40年我國群眾體育發(fā)展回顧與前瞻[J]. 盧文云.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8(05)
[10]新時代中國競技體育的戰(zhàn)略使命與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 楊國慶,彭國強. 體育科學. 2018(09)
本文編號:37332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7332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