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謇的國會觀看其立憲思想(1901-1911)
發(fā)布時間:2021-10-21 06:21
學界習慣用“立憲—富強”范式來解釋清末的立憲運動,這一表述符合近代立憲人的普遍情感,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文明沖突的背景下,人們?nèi)绾芜M行立憲,對該問題,“立憲—富強”的解釋力有限,因此有必要在“富強”話語之外,從文化角度去重新審視近代立憲人的思維和實踐。張謇是近代士紳立憲派中的典型人物,他對立憲的理解是具體而豐富的,其立憲思想包含了實業(yè)、教育以及自治等多個要素,而他的國會認知是串聯(lián)這些要素的重要線索。張謇的國會觀念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張謇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他對代議制度的想象空間有限,在變法思維的制約下,他提出了“議政院”和“府縣議會”的設想;在第二階段,東游日本的經(jīng)歷及日俄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張謇的思維從變法轉(zhuǎn)向了立憲,并主張以日本的帝國憲法為模板建立“有限國會”;在第三階段,張謇積極響應清廷預備立憲的號召,在國民程度論的話語支配下,張謇曾試圖通過普及教育及地方自治來達成立憲之條件,但在立憲實踐中,張謇逐漸意識到國民程度論的邏輯錯誤,在民族危機的壓力下,張謇選擇從預備立憲轉(zhuǎn)向“速開國會”,此外,地方自治的實踐還讓張謇的國家主義觀念進一步強化,以責任內(nèi)閣為核心的“法治國會”最終定...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文明沖突與“立憲—富強”范式的解釋困境
(二)張謇立憲思想研究綜述
(三)本文研究視角及研究資料
二、從維新到立憲:張謇國會觀中的認識論
(一)“變法”語境下的議會想象
1.“議政院”與“府縣議會”
2.張謇的“變法”思想
(二)“立憲”語境下的有限國會
1.東游日本期間的思考
2.日俄戰(zhàn)爭與“立憲”話語的形成
3.“憲法”功能與有限國會
三、從“預備”到“速開”:張謇對立憲時刻的思考
(一)張謇對清廷“預備”思維的接納與實踐
1.預備立憲中的“國民程度”
2.張謇對“國民程度”的思考
3.張謇對國民程度論的延伸與踐行
(二)速開國會觀念的形成
1.國民程度論在實踐中的破產(chǎn)
2.張謇對“速開”命題的證成
3.國會請愿運動中法治觀念
四、張謇立憲思維的儒學基礎
(一)變法立憲中的經(jīng)權思想
(二)國會認知上的道器論
(三)立憲思想的中的“治人”因素
五、對張謇立憲思想的評析
(一)張謇立憲邏輯的變化軌跡
(二)人物的多重身份與立憲論證
1.立憲中的愛國主義情懷
2.實業(yè)政治家的立憲論證
(三)張謇立憲思想的局限
1.“中間人”策略及其破產(chǎn)
2.儒家立憲學理化的失敗
余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448417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文明沖突與“立憲—富強”范式的解釋困境
(二)張謇立憲思想研究綜述
(三)本文研究視角及研究資料
二、從維新到立憲:張謇國會觀中的認識論
(一)“變法”語境下的議會想象
1.“議政院”與“府縣議會”
2.張謇的“變法”思想
(二)“立憲”語境下的有限國會
1.東游日本期間的思考
2.日俄戰(zhàn)爭與“立憲”話語的形成
3.“憲法”功能與有限國會
三、從“預備”到“速開”:張謇對立憲時刻的思考
(一)張謇對清廷“預備”思維的接納與實踐
1.預備立憲中的“國民程度”
2.張謇對“國民程度”的思考
3.張謇對國民程度論的延伸與踐行
(二)速開國會觀念的形成
1.國民程度論在實踐中的破產(chǎn)
2.張謇對“速開”命題的證成
3.國會請愿運動中法治觀念
四、張謇立憲思維的儒學基礎
(一)變法立憲中的經(jīng)權思想
(二)國會認知上的道器論
(三)立憲思想的中的“治人”因素
五、對張謇立憲思想的評析
(一)張謇立憲邏輯的變化軌跡
(二)人物的多重身份與立憲論證
1.立憲中的愛國主義情懷
2.實業(yè)政治家的立憲論證
(三)張謇立憲思想的局限
1.“中間人”策略及其破產(chǎn)
2.儒家立憲學理化的失敗
余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448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484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