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祐三先生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3 16:20
皇祐三先生是指三位活躍于北宋仁宗皇祐年間(公元1049年-1054年)前后的溫州學者,他們分別是王開祖、林石、丁昌期,他們所處的時代,正是宋學興起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三先生治學以六經為師,注重對儒經義理的闡發(fā)并以此宣揚儒道;同時,他們也關注現(xiàn)實,主張踐行古道;三先生特別是其中的王開祖,其思想尚未深入內圣領域的性命道德之學,主要是以儒經義理的闡釋來推明治道,更傾向于外王之學;实v三先生思想中既包含了尊孔崇孟的儒道情懷;還具有明經篤行的經世主張;以及不立門戶的包容心態(tài)。三人都選擇在溫州當?shù)仉[居著書,講學授徒,倡鳴儒道,是宋代溫州地區(qū)最早的一批鄉(xiāng)先生,為宋代溫州地區(qū)的文化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永嘉之學的重要源頭;三先生學術旨趣中務實致用的事功精神對南宋永嘉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永嘉學派事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是永嘉學派當之無愧的開山之祖;三先生特別是王開祖在宋學形成之初率先倡鳴“道學”,實為宋學先驅之一。
【文章來源】:溫州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1、研究綜述
2、選題意義
3、研究方法
4、論文創(chuàng)新與不足
一、北宋中后期的社會特點
(一)經濟概況
(二)政治特色
(三)思想動態(tài)
二、皇祐三先生主要思想及其特點
(一)皇祐三先生及其主要思想
1.推明治道的政治思想
2.初涉性命的哲學思想
3.尊經重道的治學思想
4.踐行古道的倫理思想
(二)皇祐三先生思想特點
1.尊孔崇孟的儒道情懷
2.明經篤行的致用主張
3.不立門戶的包容心態(tài)
三、皇祐三先生思想的影響
(一)永嘉師道之立
(二)永嘉事功思想之萌蘗
(三)伊洛未作之時倡鳴“道學”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永嘉學派的學術淵源[J]. 鄭根成.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3)
[2]宋代永嘉學派的經學傳承及思想演變[J]. 姜海軍. 南都學壇. 2013(05)
[3]林石與溫州“太學九先生”之顯[J]. 楊萬里.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2)
[4]王開祖及其觀念:濂洛未起前的道學思想[J]. 陸敏珍. 中國哲學史. 2009(03)
[5]“宋學”、“理學”與“理學化經學”[J]. 姜廣輝. 哲學研究. 2007(09)
[6]貫通內圣外王的努力——評永嘉學派的思想歷程[J]. 陳安金,王宇. 哲學研究. 2002(08)
[7]南宋浙東事功學派學術思想淵源探析[J]. 陳國燦. 孔子研究. 1998(02)
[8]浙東學派的涵義及浙東學術精神[J]. 楊太辛. 浙江社會科學. 1996(01)
[9]宋代功利主義思想研究[J]. 毛錫學,李中琳,馬盡舉.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3(04)
[10]宋代永嘉事功學的興起[J]. 何雋. 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03)
碩士論文
[1]王開祖《儒志編》研究[D]. 趙釗.浙江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40753
【文章來源】:溫州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1、研究綜述
2、選題意義
3、研究方法
4、論文創(chuàng)新與不足
一、北宋中后期的社會特點
(一)經濟概況
(二)政治特色
(三)思想動態(tài)
二、皇祐三先生主要思想及其特點
(一)皇祐三先生及其主要思想
1.推明治道的政治思想
2.初涉性命的哲學思想
3.尊經重道的治學思想
4.踐行古道的倫理思想
(二)皇祐三先生思想特點
1.尊孔崇孟的儒道情懷
2.明經篤行的致用主張
3.不立門戶的包容心態(tài)
三、皇祐三先生思想的影響
(一)永嘉師道之立
(二)永嘉事功思想之萌蘗
(三)伊洛未作之時倡鳴“道學”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永嘉學派的學術淵源[J]. 鄭根成.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3)
[2]宋代永嘉學派的經學傳承及思想演變[J]. 姜海軍. 南都學壇. 2013(05)
[3]林石與溫州“太學九先生”之顯[J]. 楊萬里.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2)
[4]王開祖及其觀念:濂洛未起前的道學思想[J]. 陸敏珍. 中國哲學史. 2009(03)
[5]“宋學”、“理學”與“理學化經學”[J]. 姜廣輝. 哲學研究. 2007(09)
[6]貫通內圣外王的努力——評永嘉學派的思想歷程[J]. 陳安金,王宇. 哲學研究. 2002(08)
[7]南宋浙東事功學派學術思想淵源探析[J]. 陳國燦. 孔子研究. 1998(02)
[8]浙東學派的涵義及浙東學術精神[J]. 楊太辛. 浙江社會科學. 1996(01)
[9]宋代功利主義思想研究[J]. 毛錫學,李中琳,馬盡舉.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3(04)
[10]宋代永嘉事功學的興起[J]. 何雋. 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03)
碩士論文
[1]王開祖《儒志編》研究[D]. 趙釗.浙江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407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407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