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05:47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載著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大任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如何提升其實際效果一直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研究的重視!矮@得感”的提出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評價提供了新的指標。這一新的評價指標立足于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與實際需求,強調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并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目前,學界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理論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針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實證研究比較少,有值得深入研究的價值。在廣泛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本文采用實證的方法對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做了以下研究。引言部分是關于本文研究的整體構想與敘述。首先,簡要闡述了本文選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其次,對近年來國內關于“獲得感”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獲得感的內涵、維度評析、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和提升途徑的研究做了較為全面的、詳細的綜述,同時也評述了國外與“獲得感”相對應的“主觀生活質量”、“幸福感”等研究話題。接著構思并敘述了研究內容、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說明了本文研究的重點、難點以及創(chuàng)新點。第一章是關于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理論...
【文章來源】: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9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
1.國內相關研究
2.國外有關本題的研究現(xiàn)狀
3.研究述評
(三)研究目標、內容、方法和思路
1.研究目標
2.研究內容
3.研究方法
4.研究思路
(四)研究重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
1.研究的重難點
2.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一、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獲得感的理論研究
(一)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獲得感的內涵
1.獲得感
2.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
(二)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評價指標和體系
1.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維度
2.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評價指標
二、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獲得感的實證研究
(一)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
1.量表編制與施測
2.項目分析
3.因素分析
4.信度分析
(二)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現(xiàn)狀和特征
1.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現(xiàn)狀分析
2.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特征
(三)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
1.影響因素分析
2.影響因素作用機制分析
(四)結論與反思
1.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維度
2.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量表的應用與展望
3.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影響因素
三、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獲得感的途徑
(一)從個人因素出發(fā),探索增強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方法
1.增強對《基礎》課的學習興趣
2.強化學習《基礎》課的積極因素
3.培養(yǎng)對時政信息瀏覽的偏好
(二)從家庭因素出發(fā),探索增強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方法
(三)從學校因素出發(fā),探索增強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方法
1.學校要轉變傳統(tǒng)思政育人理念
2.加強《基礎》課師資隊伍的建設
3.加快《基礎》課的教學改革
4.優(yōu)化《基礎》課的教學環(huán)境
(四)從社會因素出發(fā),探索增強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方法
1.政府的支持
2.網絡輿情的引導
結語
(一)本研究的主要結論
(二)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三)本研究的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191203
【文章來源】: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9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
1.國內相關研究
2.國外有關本題的研究現(xiàn)狀
3.研究述評
(三)研究目標、內容、方法和思路
1.研究目標
2.研究內容
3.研究方法
4.研究思路
(四)研究重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
1.研究的重難點
2.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一、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獲得感的理論研究
(一)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獲得感的內涵
1.獲得感
2.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
(二)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評價指標和體系
1.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維度
2.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評價指標
二、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獲得感的實證研究
(一)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
1.量表編制與施測
2.項目分析
3.因素分析
4.信度分析
(二)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現(xiàn)狀和特征
1.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現(xiàn)狀分析
2.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特征
(三)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
1.影響因素分析
2.影響因素作用機制分析
(四)結論與反思
1.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維度
2.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量表的應用與展望
3.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影響因素
三、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獲得感的途徑
(一)從個人因素出發(fā),探索增強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方法
1.增強對《基礎》課的學習興趣
2.強化學習《基礎》課的積極因素
3.培養(yǎng)對時政信息瀏覽的偏好
(二)從家庭因素出發(fā),探索增強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方法
(三)從學校因素出發(fā),探索增強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方法
1.學校要轉變傳統(tǒng)思政育人理念
2.加強《基礎》課師資隊伍的建設
3.加快《基礎》課的教學改革
4.優(yōu)化《基礎》課的教學環(huán)境
(四)從社會因素出發(fā),探索增強大學生《基礎》課獲得感的方法
1.政府的支持
2.網絡輿情的引導
結語
(一)本研究的主要結論
(二)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三)本研究的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1912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912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