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造成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論述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造成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英美文學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和卓越的文化藝術魅力在世界文化長廊中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就英美文學評價而言,由于英美文學評論家受自身知識結構、研究方向、學歷、個人偏好的影響,從而使得對英美文學的評論各不相同,這其中文化差異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篇論文旨在認識英美文學各自獨特性基礎上,分析不同的文化差異對對英美文學評論造成的影響。
【作者單位】: 湖南現(xiàn)代物流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文化差異 英美文學評論 影響
【分類號】:I106
【正文快照】: 1.前言不同民族由于其民族個性和歷史發(fā)展脈絡的不同,導致其民族文化彰顯著自身的獨特個性。在此基礎上,對一類文學的評論也就呈現(xiàn)出千差萬別的文學風貌。我們所要探討的英美文學評論受社會環(huán)境、評論者知識結構、文化氛圍等的影響呈現(xiàn)出不同特色,在這之中,文化差異對其影響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郝涂根;;世俗基督精神:哈代人道主義宗教觀的內(nèi)核——兼與馬弦商榷[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展素賢,榮麗;被禁錮的心靈——查爾斯·狄更斯小說《遠大前程》中的“監(jiān)獄意象”[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肖四新;倫理建構與神性啟示——論十九世紀西方文學中基督教人道主義的內(nèi)涵[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惠玲;;基于文化差異策略的英美文學評論影響分析[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3年08期
2 李春萍;;《遠大前程》綜合型文體研究述評[J];技術與教育;2009年02期
3 劉麗敏;;成長中的逐漸成熟與自我發(fā)現(xiàn)——淺談《遠大前程》中皮普性格的逐漸完善[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10期
4 洪源;;哈代筆下的女性[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年05期
5 劉瀅;李新德;;哈代宗教觀研究綜述[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9期
6 肖書珍;;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J];芒種;2013年04期
7 蓋穎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2年02期
8 趙靜;;英美文學評論存在的文化差異[J];青年文學家;2013年10期
9 崔玉云;;鏡花水月一場空——《遠大前程》中匹普“遠大前程”的幻滅與思考[J];青春歲月;2013年15期
10 朱毅;;現(xiàn)世救贖與神性救贖及其現(xiàn)代啟示——借《西游記》與《紅字》看中西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德救贖觀[J];文教資料;2010年19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麗;《遠大前程》的空間敘事[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之燕;從人物形象看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D];湖南大學;2008年
3 張灝宸;交互的視角,,豐富的意蘊[D];湖南大學;2008年
4 夏元曄;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倫理價值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5 趙陽;善與惡的變奏[D];蘇州大學;2009年
6 李小青;行者之殤[D];湖南大學;2009年
7 劉晶晶;陀思妥耶夫斯基倫理思想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8 馮晨晨;狄更斯后期長篇小說的哥特式因素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馬弦;論托馬斯·哈代的宗教思想[J];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04期
2 殷企平;《董貝父子》中的“鐵路意象”[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1期
3 余渭深,董平榮;合成空間與中國古典詩詞意象[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列·謝·貝列羅莫夫,陳開科;孔夫子學說在俄羅斯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J];云夢學刊;2000年06期
2 苑仁慶,謝國旺;海明威作品風格的形成及其死亡意識分析[J];洛陽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3 江義勇;英國民謠溯源[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4 谷瑪利;雙希文學的美學特征及對西方文學的影響[J];江蘇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5 梁桂平;拜倫與梁啟超的詩歌創(chuàng)作[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6 陳佳揚;川端康成美學思想初探[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7 朱穎;試論永井荷風與漢學[J];運城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8 任小明;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說[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9 林建華;蘇聯(lián)文學并非昨日黃花[J];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10 趙建榮;論民俗文化對艾特瑪托夫神話構建的影響[J];邢臺師范高專學報;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暢;;中國形象在美國小說中的誤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2 吳芳;;后殖民時代英國移民的身份策略——評哈尼夫·庫雷西的《郊區(qū)佛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區(qū)抴;李子丹;;泰德·休斯詩歌中的道家思想傾向[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林恒青;;武者小路實篤的“新村”運動對周作人后期思想、文學理論的影響[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馮苗苗;;從民間童話看中西價值觀的差異[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曲薇蔚;;“兩類人”看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與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之間的沖突[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7 葉宗敏;;俳句何以走向世界[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8 徐文培;;評兩篇探究“怪誕人”心理的杰作[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9 羅曉云;;手中的鳥——析莫里森《寵兒》中的環(huán)境描寫[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10 馮茜;;歐美文學中的神話和宗教色彩[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傅小平;《白色城堡》奠定帕慕克風格[N];文學報;2006年
2 饒們子;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需要關注的新視點[N];文藝報;2006年
3 徐上峰;兩個致命缺陷[N];工人日報;2009年
4 張俏靜;留得素心嘆世界[N];文藝報;2004年
5 王玉珍邋李蕎;旅日中國作家楊逸獲日本芥川獎[N];文學報;2008年
6 黃禮孩;達維什:詩歌塑造民族文化身份[N];文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倪祥妍;日本小說家與郁達夫[D];蘇州大學;2009年
2 殷瑜;布萊希特在中國:1949-2006[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張鑫;濟慈追尋經(jīng)典化之路與浪漫主義后世書寫傳統(tǒng)[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李志斌;歐美流浪漢小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5 趙宏宇;索緒爾語言學理論對西方20世紀文學批評理論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鄧艷艷;在但丁影響下的T·S·艾略特[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周瓊;赫爾岑與中國[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梁晴;從毛姆的小說創(chuàng)作看畫家高更對其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9年
9 黃遙;蘭姆隨筆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謝向紅;美國詩歌對“五四”新詩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巧光;俄蘇文學作品蒙古文譯文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5年
2 張萌;日本文學對晚清文壇革命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張睿;施蟄存與顯尼志勒[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馮舒奕;時隱時現(xiàn)的?思{[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唐芮;艾特瑪托夫在中國[D];湘潭大學;2005年
6 王小彤;從敘事及文化差異解析《女勇士》和《喜福會》[D];黑龍江大學;2005年
7 郭晶晶;論波德萊爾的唯美主義文藝觀[D];湘潭大學;2005年
8 耿焱;階級、性別和文化[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敏潔;走近華裔女性[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丁建輝;平凡的故事 偉大的人格[D];河北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論述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造成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76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0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