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書法論文 >

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3 22:33

  本文關鍵詞: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體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墓志書體 千唐志齋 編目整理


【摘要】:墓志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石刻藝術形式,起源很早,歷史十分久遠,并且遺存非常豐富,形式品種多樣。然而,墓志盡管很早就進入人們的視野,然而對墓志書法的研究明顯存在著不足,其深藏的巨大歷史和藝術價值需要我們認真仔細的研究和深入的挖掘。千唐志齋是以收藏唐代墓志為主的墓志博物館,館中所收藏唐代墓志最多時達一千二百余件,為我們保存了一大批重要的歷代文物,留存了歷代不同時代、風格多樣的大量書法作品,為我們研究和全面認識唐代書法提供了珍貴詳實的實物資料。本文擬以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法為研究對象,通過深入細致的梳理、考察,對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法的書體、書風進行歸類、分析、溯源,以求對千唐志齋所收墓志書法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認識。 本文分五個部分第一緒論;第二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法概況及其編目整理;三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法的演變;四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非楷體書法的類型源流;五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體對現(xiàn)代書家的啟示。本文通過大量閱讀有關河南千唐志齋新收墓志的相關研究成果、中國墓志的相關歷史資料,論著并對其進行梳理,歸納總結。采用舉例分析法,通過對河南新收經(jīng)典墓志類型進行品讀和分析,在前面所述理論的指引下,將河南墓志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采用圖像比較法,新中國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體與歷代主流書風的研究,使用圖像比較法研究是本論文使用的重要方法。采用考察法,對建國后河南千唐志齋出土墓志進行全面考察。
【關鍵詞】:墓志書體 千唐志齋 編目整理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292.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9
  • 1 緒論9-19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10-11
  • 1.3 研究成果綜述11-15
  • 1.4 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15-19
  • 2 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法概況及其編目整理19-29
  • 2.1 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概況19-23
  • 2.1.1 建國后千唐志齋所收墓志概況19-20
  • 2.1.2 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法風貌20-23
  • 2.2 千唐志齋新收墓志的寫刻狀況與編目整理23-27
  • 2.2.1 千唐志齋新收墓志的形制23-26
  • 2.2.2 千唐志齋墓志志文撰寫與書丹26-27
  • 2.2.3 千唐志齋新收墓志編目整理27
  • 2.3 小結27-29
  • 3 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楷體書風29-45
  • 3.1 初唐書風影響下的墓志楷書29-38
  • 3.1.1 歐陽詢書風影響的墓志楷書29-33
  • 3.1.2 虞世南書風影響的墓志楷書33-36
  • 3.1.3 褚遂良書風影響的墓志楷書36-38
  • 3.2 中唐時期顏、徐書風影響下的墓志楷書38-41
  • 3.2.1 顏真卿書風影響的墓志楷書39-41
  • 3.2.2 徐浩書風影響的墓志楷書41
  • 3.3 晚唐柳公權書風影響的墓志楷書41-44
  • 3.4 小結44-45
  • 4 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非楷體書風45-54
  • 4.1 篆書的書法風格46-48
  • 4.2 隸書的書法風格48-51
  • 4.3 行書的書法風格51-53
  • 4.4 小結53-54
  • 5 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體價值及影響54-59
  • 5.1 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法文化價值54-56
  • 5.2 建國后千唐志齋新收墓志書法社會影響56-57
  • 5.3 小結57-59
  • 附表59-79
  • 附圖79-90
  • 參考文獻90-92
  • 個人簡歷92-93
  • 致謝9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兵;;高昌墓磚研究初探[J];書畫世界;2011年03期

2 李雨簫;;《新中國出土墓志》(千唐志齋卷)釋文校正[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3 楊慶興;;千唐志齋館藏唐代篆書墓志蓋中“姓氏”訛寫原因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7期

4 李雨簫;;《新中國出土墓志》(河南卷叁)釋文校正[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S1期

5 劉城;;國內近十五年來唐代墓志之文學研究綜述[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6 王小琴;;包世臣與康有為碑帖思想之比較[J];傳承;2009年10期

7 劉崢;;中國書法院考察“龍門石窟”和“千唐志齋”——中國書法院田野考察系列活動之一[J];東方藝術;2008年08期

8 柴天鱗;;“龍門石窟”、“千唐志齋”考察花絮[J];東方藝術;2008年08期

9 衡劍超;;千唐志齋概況[J];東方藝術;2008年16期

10 李林;;唐《□yN墓志》賞析[J];東方藝術;2008年1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雪霞;河南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D];復旦大學;2006年

2 趙海麗;北朝墓志文獻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康光磊;初唐詩人墓志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琪;書法碑帖文字的筆劃提取技術及其實現(xiàn)[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96714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96714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0a3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