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出土漢印藝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徐州出土漢印藝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印章藝術是我國特有的藝術門類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方方面面都有著深層次的滲透與對話,具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性,也是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完美結合。與甲骨文、金文、帛書、石鼓文、簡牘文等其他載體的文字字體相比而言,漢印有著不可忽視的獨特價值。漢代是我國印學史上的高峰期,與唐詩、宋畫、元曲共同被譽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座巍巍豐碑。這一時期的印章,具有門類齊全、鑿鑄精美、材質多樣、風格渾穆樸拙等特色,開辟了后來歷代王朝的篆鑄工藝、印譜學說和印章檔案事業(yè)的廣闊前景,使之不斷發(fā)展。徐州出土的印章字法、章法、刀法三者可謂完美的結合,不僅有豪邁飄逸的書法筆意,而且有優(yōu)美悅目的繪畫構圖,更兼?zhèn)涔砀窆Φ牡窨躺耥。真可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本文對出土代表印章進行了細致的考釋,對其藝術特征及審美意蘊進行了較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徐州作為漢代文化產生、發(fā)展的重要區(qū)域,大約從西漢早期就開始廣泛地流行使用印章,并隨葬于墓室,近年來在幾代楚王墓及其各類大中小型漢墓的發(fā)掘中,出土了僅漢代璽印、封泥近5000方。按形質劃分有鑄印,鑿印,琢印,封泥等,出土漢印形式的多樣化以及數(shù)量之多實屬罕見,這些印章充分表現(xiàn)了漢代印工、印師們高妙的巧思和工藝水平,“嚴整中具有流動之氣”,拙樸中具有壯美之態(tài),展現(xiàn)了漢代博大恢弘,容納萬物的寬大胸懷,造就了漢代篆刻的巨大的輝煌。所以,徐州出土的印章,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而且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v觀徐州出土漢印,我們會看出其風格多樣,主要有方正平實、恣肆浪漫、靜穆整潔等藝術特征。方正平實能產生莊重、穩(wěn)定、寧靜的視覺效果,這是漢印風格最重要的審美視角。恣肆浪漫、樸拙自然的線條節(jié)奏,有酣暢淋漓之感,能彰顯大氣磅礴的氣概。靜穆整潔的漢印,光潔挺拔中端然有靜態(tài)之感,能顯示出輕松愉快、溫柔俊麗之美。優(yōu)雅的藝術形式,精心的構圖表現(xiàn),以及濃郁的金石氣息,造就了徐州漢印的典雅之美、自然之美、宏大之美,與漢代的審美理想一致,讓人憧憬,其獨特的藝術感染力,也就是徐州出土漢印的審美意蘊之所在。漢印作為印學史上的經(jīng)典,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印人,展現(xiàn)了大漢民族樸實熱情的風氣,也是漢代雄強進取、浪漫樂觀的精神反應。
【關鍵詞】:徐州出土 漢印 藝術特征 審美意蘊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292.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緒論7-11
- (一) 選題意義7
- (二) 研究現(xiàn)狀和文獻綜述7-9
- (三) 創(chuàng)新點9-10
- (四) 研究方法10-11
- 一 徐州出土漢印概述11-15
- (一) 徐州歷史文化背景11-12
- (二) 徐州出土印章述略12-15
- 二 徐州出土代表印章考釋15-23
- (一) 鑄印15-18
- (二) 鑿印18-20
- (三) 琢印20-21
- (四) 封泥21-23
- 三 徐州出土漢印的藝術特征23-31
- (一) 方正平實24-25
- (二) 恣肆浪漫25-27
- (三) 靜穆整潔27-31
- 四 徐州出土漢印的審美意蘊31-37
- (一) 典雅之美31-33
- (二) 自然之美33-34
- (三) 宏大之美34-37
- 結論37-41
- 參考文獻41-45
- 致謝45-4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滋煊;;漢印藝術(三)[J];書法;2012年11期
2 李滋煊;;漢印藝術(八)[J];書法;2013年04期
3 賈香峰,趙炳煥;新鄭市發(fā)現(xiàn)漢印和金印[J];中原文物;1996年04期
4 孫慰祖;瀏覽漢印[J];上海工藝美術;1998年04期
5 張索;;漢印方圓之道[J];青少年書法;2012年14期
6 李滋煊;;漢印藝術(九)[J];書法;2013年05期
7 翟萬益;;漢印藝術析微[J];書法藝術;1995年01期
8 方小壯;漢印審美觀的確立、發(fā)展和深化[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設計版);2003年01期
9 李滋煊;;漢印藝術(五)[J];書法;2013年01期
10 趙新來 ,武志遠;兩方漢印[J];中原文物;1977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白建新 故宮出版社;羅福頤《增訂漢印文字徵》評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2 趙熊;入印篆書的增減變化[N];中國藝術報;2005年
3 馬健培;人也和 天也和[N];人民日報;2011年
4 張明賢(山東,,98級研修班);如何認識篆刻的臨摹與創(chuàng)作[N];中國藝術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曹琳;徐州出土漢印藝術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2 高潔;漢代刻石篆書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
本文關鍵詞:徐州出土漢印藝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87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308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