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印從書出”的印章風格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2-10 07:21
鄧石如是清代中期開宗立派的篆刻家,他成功地踐行了“印從書出”的印學理念,并開創(chuàng)了新的篆刻風格,他在書法上取法秦漢碑版的金石之氣,參以獨特的書寫方式形成了雄渾古樸的篆書風格,并將其書法風格運用到篆刻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剛健婀娜”的篆刻藝術(shù)風格。他一生布衣,窮游山川名碑之間,在金石銘文中汲取養(yǎng)分,并通過字法的靈活運用、章法的巧妙設計和印面的刀法表現(xiàn),體現(xiàn)出篆書在篆刻創(chuàng)作的重要地位!坝臅觥崩砟畹奶岢龃蚱屏送瑫r代篆刻家“印中求印”的創(chuàng)作局限,豐富了篆刻入印文字的表達方式,在篆刻創(chuàng)作和審美追求方面具有特殊的意義,是中國篆刻藝術(shù)發(fā)展到明清文人階段的重要轉(zhuǎn)型。本篇論文將“印從書出”理念產(chǎn)生的背景、原因以及鄧石如“印從書出”的藝術(shù)實踐經(jīng)歷做了論述,進而將他一生在書法、篆刻方面的藝術(shù)經(jīng)歷概括為二個階段,以年譜編錄的時間斷代順序為線索,通過極具代表性的書法、篆刻作品分析探討其書法藝術(shù)的特點,并與篆刻創(chuàng)作間的互參互鑒做了對比,從而印證他“印從書出”的印章風格。鄧石如在書法、篆刻兩方面的探索都表現(xiàn)出開宗立派的格局,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他的藝術(shù)成就推動了篆刻藝術(shù)的發(fā)展,促進了篆刻創(chuàng)作模式的轉(zhuǎn)型。以至于在當代...
【文章來源】: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有著明顯的浙派風格,與西泠四家中丁敬“龍泓館圖1.5
肚皮不合時宜”(如圖 1.2)白文印的風格受到早期流派印派祖師的文彭的“大歡喜”(如圖 1.3)“我?guī)熢煳铩保ㄈ鐖D影響形成的吳門派在篆刻印章中有著明顯的明代標志,印又有時代特色,用篆刻體現(xiàn)筆意,輕重不一、直曲相交、白文須沉凝,令如寒山積雪”⑨,鄧石如在此方印章中體中也露出了明人作印的習氣,字與字之間的空間都留有一法易顯零散。樵寄此生”(如圖 1.5)有著明顯的浙派風格,與西泠四家圖 1.5圖 1.6 圖 1.7圖 1.2 圖 1.3 圖 1.4
時期鄧石如篆書作品《贈頤齋大人篆書軸》(如圖 2.1)《上)《贈曹儷笙四體書屏之篆書》(如圖 2.3)《都門寓廬四體書古塘篆書七言聯(lián)》(如圖 2.4)與早期的“鐵線篆”風格相起筆受到隸書的影響,將隸書中豐富的逆鋒起筆,以隸筆點,與隸書轉(zhuǎn)折間的巧妙搭接運用其中,豐富了篆書轉(zhuǎn)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印中求印”到“印從書出” “印宗秦漢”理念實踐之發(fā)展[J]. 鄭霞. 新美術(shù). 2015(09)
[2]鄧石如印學思想及篆刻實踐研究[J]. 武蕾. 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6)
[3]鄧石如書法篆刻藝術(shù)概論(下)[J]. 洪亮. 書法. 2014(10)
[4]“印從書出”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J]. 李金山. 中國書畫. 2014(10)
[5]鄧石如書法篆刻藝術(shù)概論(上)[J]. 洪亮. 書法. 2014(08)
[6]鄧石如書法篆刻藝術(shù)概論(中)[J]. 洪亮. 書法. 2014(09)
[7]鄧石如“印從書出”成功探索的意義[J]. 彭堅. 美術(shù)教育研究. 2014(16)
[8]明清印學思想綜述[J]. 陳寧. 大眾文藝. 2012(17)
[9]論鄧石如篆刻的氣象[J]. 方建勛. 書畫世界. 2012(02)
[10]“布衣何敢讓公卿”的鄧石如[J]. 謝小毛. 老年教育(書畫藝術(shù)). 2011(04)
本文編號:3027004
【文章來源】: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有著明顯的浙派風格,與西泠四家中丁敬“龍泓館圖1.5
肚皮不合時宜”(如圖 1.2)白文印的風格受到早期流派印派祖師的文彭的“大歡喜”(如圖 1.3)“我?guī)熢煳铩保ㄈ鐖D影響形成的吳門派在篆刻印章中有著明顯的明代標志,印又有時代特色,用篆刻體現(xiàn)筆意,輕重不一、直曲相交、白文須沉凝,令如寒山積雪”⑨,鄧石如在此方印章中體中也露出了明人作印的習氣,字與字之間的空間都留有一法易顯零散。樵寄此生”(如圖 1.5)有著明顯的浙派風格,與西泠四家圖 1.5圖 1.6 圖 1.7圖 1.2 圖 1.3 圖 1.4
時期鄧石如篆書作品《贈頤齋大人篆書軸》(如圖 2.1)《上)《贈曹儷笙四體書屏之篆書》(如圖 2.3)《都門寓廬四體書古塘篆書七言聯(lián)》(如圖 2.4)與早期的“鐵線篆”風格相起筆受到隸書的影響,將隸書中豐富的逆鋒起筆,以隸筆點,與隸書轉(zhuǎn)折間的巧妙搭接運用其中,豐富了篆書轉(zhuǎn)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印中求印”到“印從書出” “印宗秦漢”理念實踐之發(fā)展[J]. 鄭霞. 新美術(shù). 2015(09)
[2]鄧石如印學思想及篆刻實踐研究[J]. 武蕾. 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6)
[3]鄧石如書法篆刻藝術(shù)概論(下)[J]. 洪亮. 書法. 2014(10)
[4]“印從書出”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J]. 李金山. 中國書畫. 2014(10)
[5]鄧石如書法篆刻藝術(shù)概論(上)[J]. 洪亮. 書法. 2014(08)
[6]鄧石如書法篆刻藝術(shù)概論(中)[J]. 洪亮. 書法. 2014(09)
[7]鄧石如“印從書出”成功探索的意義[J]. 彭堅. 美術(shù)教育研究. 2014(16)
[8]明清印學思想綜述[J]. 陳寧. 大眾文藝. 2012(17)
[9]論鄧石如篆刻的氣象[J]. 方建勛. 書畫世界. 2012(02)
[10]“布衣何敢讓公卿”的鄧石如[J]. 謝小毛. 老年教育(書畫藝術(shù)). 2011(04)
本文編號:3027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302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