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工書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27 15:42
周亮工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他在詩、文、書、畫、印等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又富收藏、精鑒賞,在明末清初文化界有著重要的地位。目前國內學術界對周亮工的學術研究已經十分深入。但是,多年來,有關周亮工的書法研究卻顯得很是薄弱,這方面的研究,可以說,目前尚停留在起始階段,極少見到相關的論述。但是,周亮工作為一位著名的學者型書家,他對書法是有深入的思考的。本文通過挖掘文獻資料,對周亮工的書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論文主要由周亮工生平概述、周亮工書法研究、周亮工書法評價三部分組成。其中對周亮工的書法主張、書法實踐和書風成因三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梳理。論及書法,周亮工重碑版、重古法、重個性、崇尚推陳出新。他的書法主張指導實踐。關于周亮工的書法淵源,他以秦漢為歸,直入古法,又不以秦漢為金科玉律,而主張出以“己意”,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書法風格。廣泛的學術交游、開闊的藝術視野、深厚的學問積淀和終生的筆墨實踐,使他的書法最終形成了古雅奇崛、瘦勁古拙的風格。他的書法對后世的書法產生了相當?shù)挠绊。本文將采用第一手資料,對周亮工的書法做出客觀的歷史定位。
【學位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J292.1
【部分圖文】:
他的行書更加古質拙樸,自然奇崛,F(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的《行書七言絕句軸》內容:“閑逡逑綠庭前看夕陽,甘蕉弱亦有堅林。非關獨愛山芝好,畢竟城中寺不深!?逡逑周亮工筆下的字,字形較長,用筆瘦硬勁健,呈現(xiàn)出一種枯淡樸拙之姿。如(圖2),逡逑其中,“閑”、“綠”、“甘”、“林”、“非”、“關”、“愛”、“畢”、“竟”等逡逑字中,都有篆隸筆意。逡逑■■■逡逑圖2.周亮工《行書七言絕句軸》(局部)逡逑其次,取法魏晉。從藏于吉林省博物館的《寒食登詩話樓詩扇》中,我們可見周亮工逡逑的書法從漢碑和北魏楷書中得益最多。周亮工把寫碑(主要是漢碑和魏碑)的技法和寫行逡逑書的技法融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行書風貌。我們不妨稱之為“碑體行書”!氨w行書”逡逑就是在寫碑的技法上又加牽絲連帶,碑帖交融,于是,在帖學之外,形成既具有碑的特質逡逑又不失帖的風貌。一種新的行書。這種風格的行書既有金石味,又不失筆勢連貫的動態(tài)美。逡逑最后,取法唐宋。周亮工的《行書七律詩軸》(圖3),今藏于上海博物館,從這幅逡逑作品中
就是在寫碑的技法上又加牽絲連帶,碑帖交融,于是,在帖學之外,形成既具有碑的特質逡逑又不失帖的風貌。一種新的行書。這種風格的行書既有金石味,又不失筆勢連貫的動態(tài)美。逡逑最后,取法唐宋。周亮工的《行書七律詩軸》(圖3),今藏于上海博物館,從這幅逡逑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周亮工的行書略帶楷法,屬于清勁一路。其字形都偏長,近似唐人逡逑歐、虞、柳三家的風格。若較之宋人,則近似黃、米二家的風格。逡逑?朱天曙:《周亮工全集》第一冊,鳳凰出版社,2008年12月,2頁。逡逑19逡逑
周亮工《行書詩軸》
本文編號:2828062
【學位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J292.1
【部分圖文】:
他的行書更加古質拙樸,自然奇崛,F(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的《行書七言絕句軸》內容:“閑逡逑綠庭前看夕陽,甘蕉弱亦有堅林。非關獨愛山芝好,畢竟城中寺不深!?逡逑周亮工筆下的字,字形較長,用筆瘦硬勁健,呈現(xiàn)出一種枯淡樸拙之姿。如(圖2),逡逑其中,“閑”、“綠”、“甘”、“林”、“非”、“關”、“愛”、“畢”、“竟”等逡逑字中,都有篆隸筆意。逡逑■■■逡逑圖2.周亮工《行書七言絕句軸》(局部)逡逑其次,取法魏晉。從藏于吉林省博物館的《寒食登詩話樓詩扇》中,我們可見周亮工逡逑的書法從漢碑和北魏楷書中得益最多。周亮工把寫碑(主要是漢碑和魏碑)的技法和寫行逡逑書的技法融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行書風貌。我們不妨稱之為“碑體行書”!氨w行書”逡逑就是在寫碑的技法上又加牽絲連帶,碑帖交融,于是,在帖學之外,形成既具有碑的特質逡逑又不失帖的風貌。一種新的行書。這種風格的行書既有金石味,又不失筆勢連貫的動態(tài)美。逡逑最后,取法唐宋。周亮工的《行書七律詩軸》(圖3),今藏于上海博物館,從這幅逡逑作品中
就是在寫碑的技法上又加牽絲連帶,碑帖交融,于是,在帖學之外,形成既具有碑的特質逡逑又不失帖的風貌。一種新的行書。這種風格的行書既有金石味,又不失筆勢連貫的動態(tài)美。逡逑最后,取法唐宋。周亮工的《行書七律詩軸》(圖3),今藏于上海博物館,從這幅逡逑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周亮工的行書略帶楷法,屬于清勁一路。其字形都偏長,近似唐人逡逑歐、虞、柳三家的風格。若較之宋人,則近似黃、米二家的風格。逡逑?朱天曙:《周亮工全集》第一冊,鳳凰出版社,2008年12月,2頁。逡逑19逡逑
周亮工《行書詩軸》
【參考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傳》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郭奕;周亮工《讀畫錄》及其畫事研究[D];天津美術學院;2010年
2 董博芳;周亮工的藝術交往與收藏[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郭羽;周亮工及其詩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平志軍;周亮工生平思想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5 孟晗;周亮工年譜[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280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282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