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篆刻陣營
本文關(guān)鍵詞:當代篆刻陣營 出處:《中國書法》2016年1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篆刻藝術(shù)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 藝術(shù)作品展 尹海龍 王福廠 肖形印 劉彥湖 來楚生 黃牧甫 九六
【摘要】:正很巧,最近北京有兩個大型篆刻展覽。一個是二○一六年六月三十日開幕的紀念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shù)院成立十周年的"大美篆刻:全國首屆走進生活中的篆刻藝術(shù)作品展";一個是八月六日開幕的,"嶺上云·榮寶齋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這兩個重要的展覽,前后相差僅一個多月,使篆刻界一下子變得非;钴S。這兩個展覽的組織形式,不是面向全國所有篆刻作者征稿、評審,而是面向全國部分優(yōu)秀篆刻作者直接約請。例如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國篆刻院的展覽,其作者組成一半是中國篆刻院的四十七位
[Abstract]:It is clever, recently Beijing has two large stone carving exhibition. One is two, 16 years to commemorate the June 30th opening of the China Ar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carving art institute 10th anniversary "great beauty: the first national seal into life in carving art exhibition"; one is the opening of the August 6th, "cloud - Ling rongbaozhai contemporary carving masters Invitational Exhibition". These two important exhibitions, the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only a month, the carving circles suddenly became very active. The two exhibition organization, not for all seal author contributions and national review, but for the national outstanding seal. For example China invited the author directly Academy of Art Institute China carving exhibition, the author is composed of half forty-seven Chinese hospital seal
【分類號】:J292.4
【正文快照】: 頗具當代形式蠢風格。其中年略輕者’如生干一九七0年的尹海龍,立足于塞,確立了一種渾厚、粗礪的大印風格。朝的篆'隸'楷書資源,創(chuàng)造了一種冷峻'奇麗并年霜的一1印,打栻、秦栻北君、李強、張公者、尹海龍、陳靖等人的作品。其中年S長者,如生于一九六0年的劉彥湖,近五六風格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大利;一部雅俗共賞的篆刻讀物[J];美術(shù)之友;2002年01期
2 黃國楹;印者,信也——體例嚴謹?shù)摹吨袊倘穂J];美術(shù)之友;2002年04期
3 劉宗超;;篆刻藝術(shù)的定位與發(fā)展芻議[J];藝術(shù)教育;2003年06期
4 ;邱運昌篆刻藝術(shù)欣賞[J];環(huán)境導報;2003年18期
5 葉一葦;浙江是我國篆刻藝術(shù)發(fā)祥地[J];今日浙江;2003年01期
6 ;甘海民的篆刻藝術(shù)[J];美術(shù)大觀;2003年02期
7 史泓;品味美韻——評《自學篆刻引導》[J];美術(shù)之友;2004年01期
8 楊向東;篆刻催我奮進[J];新聞愛好者;2004年01期
9 唐春玉,翟熙倫;篆刻的兩個發(fā)展方向[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董紹偉;對當代篆刻藝術(shù)獨立地位的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shù)版);200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茹桂;;《賈德宇書法篆刻集》序[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錄論文集[C];2004年
2 龐任隆;;中國篆刻藝術(shù)語言淺說[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錄(二0一三年)[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葉一葦;《原來篆刻這么有趣——李嵐清印痕》讀感[N];美術(shù)報;2007年
2 尹鴻祝;李嵐清篆刻藝術(shù)講座舉行[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木子;李嵐清篆刻藝術(shù)講座在京舉行[N];中國教育報;2008年
4 曹昕;讓更多人走進篆刻藝術(shù)的世界[N];中國文化報;2010年
5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shù)院常務副院長 駱們們;中國篆刻藝術(shù) 中華文化精神[N];光明日報;2011年
6 范迪安;李嵐清的篆刻書法藝術(shù)[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7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shù)院常務副院長 駱們們;走向21世紀的中國篆刻藝術(shù)[N];中國藝術(shù)報;2011年
8 韓天衡;為篆刻而生的女性[N];美術(shù)報;2012年
9 李嵐清;藝境情懷說篆刻[N];光明日報;2012年
10 徐燕 王鵬程;不負嵐清同志殷切期望 讓篆刻藝術(shù)走向大眾成為城市名片[N];鎮(zhèn)江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宏;試論清代篆刻藝術(shù)的發(fā)展與繁盛[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雪吟;篆刻藝術(shù)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2 宋開智;明清篆刻邊款研究[D];中國美術(shù)學院;2015年
3 申鉉京;明清中國篆刻對韓國篆刻的影響[D];中國美術(shù)學院;2010年
4 賴起鳳;論篆刻藝術(shù)的書法基礎[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陳鵬;抗戰(zhàn)時期陪都重慶篆刻藝術(shù)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6 石軍海;篆刻中的筆意論[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3年
7 韓學寧;篆刻藝術(shù)在當下日常運用中的幾個現(xiàn)象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4年
8 李云并;易大廠篆刻藝術(shù)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9 羅舒寧;論聞一多篆刻藝術(shù)[D];湖北美術(shù)學院;2010年
10 王可;篆刻藝術(shù)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與啟示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687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136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