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琵琶藝術發(fā)展探賾
本文關鍵詞:20世紀中國琵琶藝術發(fā)展探賾
【摘要】:本文從琵琶傳承方式、創(chuàng)作理念、作品題材、作品形式四個方面總結了20世紀中國琵琶藝術實現(xiàn)了傳承方式由"口傳心授"向專業(yè)化教育轉變,創(chuàng)作理念由單純的"表情、狀物"向更加深刻的哲思和更為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轉變,作品題材由傳統(tǒng)單一向多元化轉變,作品形式由傳統(tǒng)單一的獨奏曲向"獨奏曲、重奏曲、協(xié)奏曲三者并進"轉變的"四個轉變"特點,并從當時的社會壞境、藝術家的努力、樂器改進等三個方面論述形成20世紀中國琵琶藝術特點的原因。
【作者單位】: 福州大學人文學院;
【關鍵詞】: 世紀 琵琶藝術 發(fā)展特點 形成原因
【基金】:2011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二十世紀中國琵琶音樂研究”(批號11CD102)成果之一
【分類號】:J632.33
【正文快照】: 琵琶的發(fā)展中隋唐時期形成我國琵琶藝術發(fā)展史中的第一個高潮,此后經(jīng)歷宋元,至明清時期形成了我國琵琶藝術發(fā)展史上的第二個高潮。隨著歷史車輪進入20世紀,這一百年間,我國的琵琶藝術快速發(fā)展,又出現(xiàn)琵琶藝術史上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兩次高潮。第三次高潮約在20世紀20至50年代,第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婧;劉歡;;淺析20世紀后期琵琶音樂創(chuàng)作的多元性[J];衡水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盧璐;匡君;;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民族器樂創(chuàng)作簡析[J];人民音樂;2010年08期
3 韓寶強;;中國改良民族樂器——彈撥樂器[J];演藝設備與科技;2006年05期
4 劉富琳;“口傳心授”釋義[J];中國音樂;1997年04期
5 吳慧娟;;從工尺譜本《養(yǎng)正軒琵琶譜》與《汪昱庭琵琶譜》看浦東派和汪派琵琶藝術的審美差異性[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寧輝;宋健;;中國舞劇及舞劇音樂發(fā)展[J];大舞臺;2011年11期
2 陳涓;中國民歌的地理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10期
3 陳艷;;談“口傳心授”與聲樂教學[J];歌海;2011年06期
4 屈理慧;;潮州大鑼鼓民間“口傳心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潮樂傳承人黃義孝的教學為例[J];北方音樂;2014年15期
5 王魯民,徐維波;從《池上篇》看白居易的園林意象[J];華中建筑;2004年02期
6 張延莉;;巴東堂戲田野調查報告[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楊莉;贛南革命歷史民歌淵源初探[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5年03期
8 徐維波,韋峰;從《池上篇》與《廬山草堂記》看白居易的造園思想[J];南方建筑;2003年02期
9 馮麗;;中國音樂發(fā)展之我見[J];南方論刊;2007年12期
10 王建朝;;一方女人的音樂世界——社會性別視角下的伊吾縣哈密木卡姆之女性木卡姆奇的調查研究[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燕飛;當代中國民族器樂創(chuàng)作對新音響的探索與實踐[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2 張國棟;中華武術現(xiàn)代傳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王東雪;當代泉州南音傳承社會運行機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習;中國小提琴音樂創(chuàng)作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英睿;二十世紀的中國箏樂藝術[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6 徐美輝;20世紀湖南音樂家群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欣;幾種常見民族樂器演奏音高測定及相關律學等問題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8 王先艷;論民間合奏樂種的傳承方式[D];中央音樂學院;2012年
9 阮清河(Nguyen Thanh Ha);“橘 生 淮 北”[D];中國音樂學院;2012年
10 高舒;“樂改”紀事本末[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倩;山東箏派、河南箏派之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偉;竹笛協(xié)奏曲《蝴蝶夢》的分析與思考[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3 蘇飛;二胡曲《長城隨想》的音樂學分析[D];云南藝術學院;2011年
4 銀鑠;藏族扎念琴的設計改良[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張博;《中國鋼琴曲五首》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6 李莎莎;魯克沁鎮(zhèn)吐魯番木卡姆傳承的教育人類學考察[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松濤;寶豐地區(qū)三弦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梁艷敏;《招魂》的民俗文化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9 唐晶晶;建國以來中國手風琴作品風格特征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鶴;新疆精河縣“十三種毛色的駿馬”長調民歌的調查與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學軍;試論近代上海文化之特征[J];史林;1996年01期
2 朱舟 ,俞抒 ,高為杰;《蜀宮夜宴》創(chuàng)作札記[J];人民音樂;1982年05期
3 唐建平;琵琶協(xié)奏曲《春秋》創(chuàng)作札記[J];人民音樂;1996年04期
4 錢兆熹;“民族器樂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系列討論之三十一——民樂創(chuàng)作藝術技巧思維的新發(fā)展——我的實踐與體會[J];人民音樂;2000年11期
5 喬建中;“民族器樂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系列討論之三十八——落潮也有好景觀——1990年—2000年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簡論[J];人民音樂;2001年08期
6 楊青;民族的空間、現(xiàn)代的光色——評民族管弦樂隊交響音畫《水之聲》[J];中國音樂;1999年02期
7 李景俠;傳派藝術在當代——寫在中國琵琶大家汪昱庭先生逝世50周年[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8 劉德海;流派篇[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9 李吉提,童昕;三重奏《戲》的音樂語言分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10 ;一石激起千層浪——“譚盾民族器樂作品音樂會”座談會簡述[J];中國音樂學;1985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慧娟;浦東派、汪派琵琶藝術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瑪麗·溫納斯特羅姆 ,管建華 ,宋今為;開放曲式[J];中國音樂;1988年01期
,本文編號:8409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84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