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隋唐間的樂器實物遺存與中外音樂交流史
發(fā)布時間:2017-09-12 20:00
本文關(guān)鍵詞:北朝隋唐間的樂器實物遺存與中外音樂交流史
【摘要】:本文旨在按照時間的順序,從樂器的角度,通過考古出土資料和文獻的相互印證,勾勒出從十六國北朝到唐中期以前的中外音樂交流、融合的歷史過程,并試圖從西樂東傳這一大趨勢中,發(fā)現(xiàn)東樂西漸這一支流的蛛絲馬跡。 全文由以下四部分組成: 第一章主要梳理了北朝隋唐間中外音樂文化交流的學術(shù)史,特別是對將考古實物和歷史文獻結(jié)合的研究概況進行了總結(jié)和歸納,并從前人的研究中印證本文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第二章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在對北朝隋唐間出土樂器實物資料進行梳理的基礎(chǔ)上,對這一時期較為常見的樂器從來源、形制、在樂隊中的地位與組合狀況、義獻印證等角度進行歸類。之后將兩者的結(jié)論綜合比較,得出北朝隋唐間大規(guī)模進入中原的音樂體系為印度天竺系統(tǒng)、中亞系統(tǒng)和龜茲系統(tǒng)。 第三章將從實物資料的分析中所得出的結(jié)論與這一時期的文獻記載進行比照、分析,梳理出了北朝隋唐間中外音樂交流的概況和音樂因素傳播的部分規(guī)律。 第四章對北朝隋唐間中原傳統(tǒng)音樂因素向西傳播的可能性展開了初步論證。雖然東樂西傳這一趨勢并非中外音樂交流的主要趨勢,也少見于文獻記載中,但根據(jù)中亞地區(qū)的部分考古實物資料,仍可推測出東樂西傳這一現(xiàn)象是實際存在的。
【關(guān)鍵詞】:北朝隋唐 樂器 東西音樂交流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609.2;K875.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錄6-7
- 緒言7
- 第一章 北朝隋唐間中外音樂交流史的研究現(xiàn)狀7-12
- 一 音樂通史類專著中的部分章節(jié)7-8
- 二 絲綢之路音樂交流史的相關(guān)專著8-10
- 三 相關(guān)學術(shù)論文10-12
- 第二章 北朝隋唐間的音樂實物遺存12-31
- 一 十六國北朝時期的樂器組合分析12-18
- 二 十六國北朝間的常見樂器18-25
- 三 部分易混淆樂器的特別說明25-31
- a. 箜篌—臥箜篌、豎箜篌與鳳首箜篌25-27
- b. 五弦、琵琶、阮咸27-29
- C. 各種鼓類樂器29-31
- 第三章 實物資料所見北朝隋唐的中外音樂交流31-47
- 第四章 東樂西傳的推測與證據(jù)47-50
- 結(jié)語50-52
- 參考文獻52-54
- 后記54-5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汝中;敦煌壁畫樂器分類考略[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2 岸邊成雄,秦序;唐代音樂文獻解說[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3 岸邊成雄,周謙;論西域藝術(shù)家及其對古代文化史的貢獻[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4 宿白;;西安地區(qū)唐墓壁畫的布局和內(nèi)容[J];考古學報;1982年02期
5 韋正;;關(guān)中十六國考古的新收獲——讀咸陽十六國墓葬簡報札記[J];考古與文物;2006年02期
6 席臻貫;絲路音樂文化流向研究中的一些問題[J];音樂研究;1989年04期
7 朱易安;唐代詩化的音樂和西部樂器[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魏晶;隋唐時期西域音樂文化研究成果述要(下)[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霍然;論北朝西部樂舞及其與隋唐樂舞的源流關(guān)系[J];西域研究;2000年04期
10 周菁葆;琵琶溯源[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1985年03期
,本文編號:8392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83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