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甬鐘編列的“拼合現(xiàn)象”——兼析甬鐘的來源
本文關鍵詞:西周甬鐘編列的“拼合現(xiàn)象”——兼析甬鐘的來源
更多相關文章: 西周 甬鐘 編列 拼合現(xiàn)象 甬鐘的來源
【摘要】:本文在分析出土西周甬鐘形制和編列結構的基礎上,提出"拼合現(xiàn)象"這一概念,并對其成因進行了剖析,認為甬鐘的流動性和西周甬鐘編列規(guī)范因時而異是西周甬鐘編列結構存在"拼合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以"拼合現(xiàn)象"為切入點,本文對甬鐘的來源進行了分析,為甬鐘"南來說"提供新的依據。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東亞音樂考古研究所;
【關鍵詞】: 西周 甬鐘 編列 拼合現(xiàn)象 甬鐘的來源
【分類號】:K875.5;J609.2
【正文快照】: 一、西周甬鐘編列的“拼合現(xiàn)象”殷商編鐃的編列常制為3件,同組編鐃一般形制相同、紋飾一致、大小相次,顯然,3件鐃皆同時設計、鑄造。出土西周時期的甬鐘則不然,大多成組甬鐘的形制、紋飾不一致,有的甚至體量也不協(xié)調,顯然是由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域鑄造的甬鐘拼合而成。與其他時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陳荃有;懸鐘的發(fā)生及雙音鐘的厘定[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馬承源;;商周青銅雙音鐘[J];考古學報;1981年01期
3 彭適凡;贛江流域出土商周銅鐃和甬鐘概述[J];南方文物;1998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友華;先秦大型組合編鐘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崇云;朱華東;陸勤毅;;江淮地區(qū)商周青銅器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安徽史學;2012年03期
2 宋恩偉;;樂舞一體話六代 秦漢俗樂占先聲——秦漢俗樂興起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3 連秀麗;;青銅禮器與禮樂制度的歷史沿革[J];北方論叢;2005年06期
4 王智遠;;旅順博物館藏青銅器概述[J];邊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5 冷高波;唐春;;棲霞八卦鼓舞的文化溯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武振玉;;兩周金文中“休”的詞性和用法[J];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07期
7 揚之水;;《詩·小雅·楚茨》名物新證[J];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1998年02期
8 陳陽;戴哲濤;;中國財稅博物館藏滕侯賕之歌鐘考[J];東方博物;2010年03期
9 高西省;商周時代南北甬鐘之關系及南北文化交流之檢討[J];東南文化;1991年06期
10 萬紅麗;“瓚”的定名、形制及相關問題[J];東南文化;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張峰;;漢畫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榮有;柯曙光;;漢畫中的鐘鼓樂懸綜考[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方建幫;;秦子旽及同出鐘聲研究[A];第一屆中國音樂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4 蔡秉衡;;脫夷入華:《魏書·樂志》隱沒他者的筆法尋跡[A];第一屆中國音樂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郭國權;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學;2011年
4 豆海鋒;長江中游地區(qū)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峰;淮河流域周代遺存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6 張宇;中國建筑思想中的音樂因素探析[D];天津大學;2009年
7 吳文清;兩周中原與楚文化視野下的器物工藝比較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8 倪玉湛;夏商周青銅器藝術的發(fā)展源流[D];蘇州大學;2011年
9 劉芮方;周代爵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銀琴;西周詩史[D];揚州大學;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曉艷;紅山文化與中華禮制文明[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鮑樹柏;古代漢語樂器名源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常玲玲;《詩經·商頌》與商、周文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婭婭;律學計算體系的比較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程曉丹;虢國墓地喪葬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李麗;漢唐時期琵琶文化地理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劉瑩瑩;商周青銅觥的整理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志明;山西地區(qū)出土晉系青銅器紋飾類型與文化因素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海霞;南方地區(qū)出土的青銅大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娟利;商周方彝的整理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西省;商周時代南北甬鐘之關系及南北文化交流之檢討[J];東南文化;1991年06期
2 ;平頂山應國墓地九十五號墓的發(fā)掘[J];華夏考古;1992年03期
3 許定慧;;擂鼓墩二號墓編鐘及其音律測試[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88年04期
4 王世民,蔣定穗;最近十多年來編鐘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5 林瑞 ,王玉柱 ,華覺明 ,賈隴生 ,常濱久 ,滿德發(fā) ,張宏禮 ,孫惠清;對曾侯乙墓編鐘的結構探討[J];江漢考古;1981年S1期
6 高至喜;論湖南出土的西周銅器[J];江漢考古;1984年03期
7 張亞初;論楚公■鐘和楚公逆旽的年代[J];江漢考古;1984年04期
8 趙世綱;淅川楚墓王孫誥鐘的分析[J];江漢考古;1986年03期
9 李零;北京大學考古系李零同志答讀者問 再談楚公鐘[J];江漢考古;1986年03期
10 李幼平;論楚樂的分期與演進[J];江漢考古;1991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馮卓慧;商周旽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2 邵曉潔;楚鐘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敖有勝 ,肖一亭;萍鄉(xiāng)市又出土西周甬鐘[J];江西歷史文物;1985年02期
2 章國任;江西新余出土西周甬鐘[J];南方文物;2004年01期
3 任飛;;試論甬鐘的北傳之因[J];中國音樂;2008年01期
4 楊昌俊;雙八木;;應是“編磬”與“甬鐘”[J];咬文嚼字;2013年04期
5 劉建,黃英豪,王煉;萬載縣出土西周甬鐘[J];江西歷史文物;1984年01期
6 王友華;;西周前期黃河流域甬鐘用制分析——兼析西周前期樂懸制度的演進軌跡[J];中國音樂學;2009年04期
7 楊錦新;;武昌縣發(fā)現(xiàn)西周甬鐘[J];江漢考古;1982年02期
8 程先通;;黃山鳥石鄉(xiāng)出土一件西周甬鐘[J];考古;1988年05期
9 孫清遠;廖佳行;;河南平頂山發(fā)現(xiàn)西周甬鐘[J];考古;1988年05期
10 張新明;湖北省秭歸縣發(fā)現(xiàn)周代甬鐘[J];江漢考古;1988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深圳商報記者 王宇;失散的春秋甬鐘“四兄弟”[N];深圳商報;2010年
2 記者柴驥程、屈凌燕;紹興發(fā)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青銅器“甬鐘”[N];人民日報;2003年
,本文編號:6109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61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