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的有聲藝術——嫁令闊民歌演唱實踐
發(fā)布時間:2023-03-11 21:51
嫁令闊作為赫哲族民歌的典型代表,其音樂表現(xiàn)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嫁令闊民歌是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少數(shù)民族有聲藝術,它具有形成已久的原始屬性、獨特魅力的民族屬性、歷史厚重的文化屬性、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造屬性,由嫁令闊的核心音調演繹發(fā)展起來的優(yōu)秀民族音樂層出不窮。本文就是通過對赫哲族嫁令闊民歌藝術表現(xiàn)的研究,使更多的民族聲樂工作者和愛好者能夠對嫁令闊的演唱實踐有一個多角度的觀察和分析。通過對嫁令闊的演唱分析,我們對赫哲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特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研究,對于嫁令闊這種民族音樂瑰寶的價值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提升,作為民族聲樂工作者,我們要充分吸收嫁令闊的藝術精華,使嫁令闊的演唱和民族聲樂發(fā)聲的演唱得以充分有機的結合。在演唱方法上,也要互相借鑒和融合,靈活變換,不能一味地用同一種方法和技巧面對所有的藝術形式,要真正做到把握作品的獨特內涵和靈魂表現(xiàn),真正從藝術的高度而不是從技術的角度去面對聲樂表演。赫哲族民歌嫁令闊并不是某一個民族的藝術種類,而是世界文明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嫁令闊傳統(tǒng)民歌《烏蘇里麻木》演唱實踐分析
(一) 呼吸
(二) 咬字吐字
(三) 音色共鳴
二、嫁令闊風格作品《再唱烏蘇里》演唱實踐分析
(一) 在呼吸中展現(xiàn)技術和表情
(二) 在咬字吐字中刻畫情感和抒發(fā)情緒
(三) 在力度變化中配合旋律節(jié)奏走向
(四) 在音色和共鳴的變化中展現(xiàn)音樂色彩的明暗
本文編號:3760319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嫁令闊傳統(tǒng)民歌《烏蘇里麻木》演唱實踐分析
(一) 呼吸
(二) 咬字吐字
(三) 音色共鳴
二、嫁令闊風格作品《再唱烏蘇里》演唱實踐分析
(一) 在呼吸中展現(xiàn)技術和表情
(二) 在咬字吐字中刻畫情感和抒發(fā)情緒
(三) 在力度變化中配合旋律節(jié)奏走向
(四) 在音色和共鳴的變化中展現(xiàn)音樂色彩的明暗
本文編號:3760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376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