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場視域下成吉思汗祭祀儀式音聲中的民族文化認同
發(fā)布時間:2021-10-28 23:30
"民族"與"國家"作為當下社會的一對敘事結構,在現(xiàn)代歷史發(fā)展進程中詮釋"國家在場"下多民族多元共存的一體化格局。本文從關注"非遺語境"下地方政府符號化運作及借用經典文化符號推動地方文化建設的視角;關注如何順應"非遺"政策把民間敘述納入到國家在場的話語權下弘揚本土文化的視角來分析,旨在于闡釋成吉思汗祭祀變遷表象下所隱含的民族文化認同。
【文章來源】:音樂創(chuàng)作. 2018,(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國家在場視域下成吉思汗祭祀民族認同的現(xiàn)實意義
(一) 國家在場視域下區(qū)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差異與認同
(二) 國家民族政策對于民族認同起了促進作用
二、“非遺語境”下政府借用經典符號推動地方文化建設
(一) “非遺語境”下地方文化的符號化運作
(二) 地方政府借用經典文化符號推動地方文化建設
三、國家在場視域下成吉思汗祭祀儀式音聲中的民族文化認同
(一) 儀式展演成為國家權力與民族儀式關聯(lián)的切入點
(二) 國家在場成為成吉思汗祭祀重要的政治符號與民族文化認同的象征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成吉思汗祭祀”儀式音聲的考察與研究[J]. 李紅梅. 中國音樂. 2013(02)
[2]民間的儀式與國家的在場[J]. 高丙中.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1)
本文編號:3463517
【文章來源】:音樂創(chuàng)作. 2018,(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國家在場視域下成吉思汗祭祀民族認同的現(xiàn)實意義
(一) 國家在場視域下區(qū)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差異與認同
(二) 國家民族政策對于民族認同起了促進作用
二、“非遺語境”下政府借用經典符號推動地方文化建設
(一) “非遺語境”下地方文化的符號化運作
(二) 地方政府借用經典文化符號推動地方文化建設
三、國家在場視域下成吉思汗祭祀儀式音聲中的民族文化認同
(一) 儀式展演成為國家權力與民族儀式關聯(lián)的切入點
(二) 國家在場成為成吉思汗祭祀重要的政治符號與民族文化認同的象征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成吉思汗祭祀”儀式音聲的考察與研究[J]. 李紅梅. 中國音樂. 2013(02)
[2]民間的儀式與國家的在場[J]. 高丙中.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1)
本文編號:34635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346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