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認同重構與信仰體系轉(zhuǎn)換——新賓滿族自治縣清皇故里祭祖大典儀式音樂文化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02:06
為了強化族群邊界并塑造文化認同,新賓滿族自治縣進行了區(qū)域音樂文化體系建構,清皇故里祭祖大典儀式中的宗教音樂是其中之一。該儀式是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城皇寺的宗教人士根據(jù)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模式嫁接而成,儀式中的宗教音樂包括漢傳佛教和道教音樂,這些音樂通過涵義增大的方式塑造滿族的宗教認同。滿族宗教認同經(jīng)歷了由喇嘛教到漢傳佛教、正一教到全真教的變遷,這種變遷與時代語境發(fā)生變化不無關系,體現(xiàn)了蒙、藏、漢與滿族之間交往密切程度的此消彼長,也反映了滿族族性認同的變遷。
【文章來源】: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8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體系建構:傳統(tǒng)式微下的新賓滿族區(qū)域音樂文化
二、模式嫁接:宗教祭祖法會對“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模仿
三、結(jié)構調(diào)整:儀式中官方元素與宗教角色的增減
四、涵義增大:儀式音樂塑造滿族宗教認同的功能與方式
1. 音樂塑造認同的功能性分析
2. 音樂塑造滿族宗教認同的方式
五、關系消長:蒙藏漢滿民族關系與滿族宗教認同的變遷
1. 重構后佛教變化的原因
2. 重構后道教變化的原因
六、信仰轉(zhuǎn)換:儀式音樂建構中的英雄祖先崇拜觀念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移動的邊界 身份的變色龍——冀北豐寧滿族“吵子會”音樂認同變遷的歷史人類學研究[J]. 趙書峰. 中國音樂. 2018(01)
[2]裝扮的傳統(tǒng)與民族文化認同——從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城的“薩滿”談起[J]. 張林. 民族藝術研究. 2017(05)
[3]蒙漢雜居區(qū)日常音樂實踐的語境與認同——以土右旗文化大院《親親的二人臺》歌曲演唱為例[J]. 魏琳琳.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4]音樂建構中的文化認同——以新賓“滿族傳統(tǒng)儀式音樂”為例[J]. 張林.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5]鄂溫克族音樂文化建構與認同——以巴彥呼碩敖包祭祀為例[J]. 苗金海.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6]“音樂與認同”語境下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研究——“音樂與認同”研討專題主持人語[J]. 楊民康.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7]音樂與認同——南傳佛教巴利語課誦音聲模式研究[J]. 董宸.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8]隱喻的權威——白族洞經(jīng)音樂的文化認同研究[J]. 楊曦帆.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9]族群邊界與音樂認同——冀北豐寧滿族“吵子會”音樂的人類學闡釋[J]. 趙書峰.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10]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文化的表達與文化的文法[J]. 麻國慶. 學術研究. 2011(05)
本文編號:2930939
【文章來源】: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8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體系建構:傳統(tǒng)式微下的新賓滿族區(qū)域音樂文化
二、模式嫁接:宗教祭祖法會對“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模仿
三、結(jié)構調(diào)整:儀式中官方元素與宗教角色的增減
四、涵義增大:儀式音樂塑造滿族宗教認同的功能與方式
1. 音樂塑造認同的功能性分析
2. 音樂塑造滿族宗教認同的方式
五、關系消長:蒙藏漢滿民族關系與滿族宗教認同的變遷
1. 重構后佛教變化的原因
2. 重構后道教變化的原因
六、信仰轉(zhuǎn)換:儀式音樂建構中的英雄祖先崇拜觀念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移動的邊界 身份的變色龍——冀北豐寧滿族“吵子會”音樂認同變遷的歷史人類學研究[J]. 趙書峰. 中國音樂. 2018(01)
[2]裝扮的傳統(tǒng)與民族文化認同——從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城的“薩滿”談起[J]. 張林. 民族藝術研究. 2017(05)
[3]蒙漢雜居區(qū)日常音樂實踐的語境與認同——以土右旗文化大院《親親的二人臺》歌曲演唱為例[J]. 魏琳琳.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4]音樂建構中的文化認同——以新賓“滿族傳統(tǒng)儀式音樂”為例[J]. 張林.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5]鄂溫克族音樂文化建構與認同——以巴彥呼碩敖包祭祀為例[J]. 苗金海.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6]“音樂與認同”語境下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研究——“音樂與認同”研討專題主持人語[J]. 楊民康.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7]音樂與認同——南傳佛教巴利語課誦音聲模式研究[J]. 董宸.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8]隱喻的權威——白族洞經(jīng)音樂的文化認同研究[J]. 楊曦帆.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9]族群邊界與音樂認同——冀北豐寧滿族“吵子會”音樂的人類學闡釋[J]. 趙書峰.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7(02)
[10]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文化的表達與文化的文法[J]. 麻國慶. 學術研究. 2011(05)
本文編號:29309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93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