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器樂論文 >

《全唐詩》中的撥弦樂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1-29 22:00
【摘要】: 唐代是詩的國度,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獨放異彩的璀璨明珠。近代學者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序》中,稱唐詩為“一代之文學”。在近五萬首的唐詩中,其中關于唐代撥弦樂器方面的記載較多,由于唐代詩人們對唐代撥弦樂器的喜好,出現(xiàn)了許多關于描寫撥弦樂器的佳作。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在《全唐詩》中約有2000多首描寫唐代撥弦樂器的詩作,在這些詩作中集中體現(xiàn)了唐代撥弦樂器藝術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從描寫唐代撥弦樂器的詩作中折射出唐代詩人抒發(fā)的那種令人深邃的精神理念,這些經(jīng)典、優(yōu)秀的描寫唐代撥弦樂器的詩作具有寶貴的史料價值和美學價值,是中國撥弦樂器藝術與文學發(fā)展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財富,對唐代以后撥弦樂器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這2000多首描寫唐代撥弦樂器的詩作,是研究唐代撥弦樂器藝術價值的珍貴文字資料。 本文從文學、史學、哲學和藝術學、民俗學、人類學等多層方面,借助多種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僅深入到唐代撥弦樂器發(fā)展的音樂特點,而且更多的是將唐代文學與音樂之間的密切關系進行深入的闡述、研究。聞一多先生曾說,一般人愛說“唐詩”,他卻想講“詩唐”,因為“詩唐者,詩的唐朝也。”我們在傳世的近五萬首唐詩中,不僅看到了唐代文學高度發(fā)展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以唐詩為代表的高度發(fā)展的唐代文學對唐代音樂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本文以《全唐詩》中描寫的唐代獨奏弦樂器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我們不僅能清楚地看出唐代詩人文化視野中的唐代撥弦樂器藝術的發(fā)展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從《全唐詩》中獲得了一些關于唐代撥弦樂器研究的重要資料,如《全唐詩》中關于唐代撥弦樂器的音樂特點、撥弦樂曲作品、撥弦樂器演奏家及演奏技藝等豐富的“活的資料”,深刻地說明了在我國唐代撥弦樂器獨奏所達到的水平是何等之高!本文從《全唐詩》的研究角度來充分發(fā)掘唐代詩人關于撥弦樂器(琴、琵琶、箏、云和)的各個方面,力圖從微觀上探尋《全唐詩》中關于唐代撥弦樂器的描寫,對唐代以及后世弦樂器藝術發(fā)展的重要貢獻。
【圖文】:

中國音樂,碣石,大象,鄭州


圖 1《聽琴圖》。(《中國音樂文物大系 北京卷》,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 年,第 237 頁。圖 2《碣石調 幽蘭》文字譜。(《中國音樂史圖鑒》,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 年,第 59 頁。)圖 3《碣石調 幽蘭》減字譜。(《古琴曲集》,北京:音樂出版社,1962 年,第 1 頁。)圖 4—1,圖 4—2 九霄環(huán)佩琴(正面、反面),今藏故宮博物院。(《中國音樂文物大系 北京卷》,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 年,第 132 頁。)圖 4—2

碣石,中國音樂,大象,鄭州


圖 1《聽琴圖》。(《中國音樂文物大系 北京卷》,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 年,第 237 頁。圖 2《碣石調 幽蘭》文字譜。(《中國音樂史圖鑒》,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 年,第 59 頁。)圖 3《碣石調 幽蘭》減字譜。(《古琴曲集》,北京:音樂出版社,1962 年,第 1 頁。)圖 4—1,圖 4—2 九霄環(huán)佩琴(正面、反面),今藏故宮博物院。(《中國音樂文物大系 北京卷》,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 年,第 132 頁。)圖 4—2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J6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婷;;唐代琴意象中的古琴審美——以《全唐詩》中的古琴詩為例[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陳曦;;《論語》典故在《全唐詩》中的引用情況試析[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2期

3 李松蘭;;國樂典藏之川派古琴曲《流水》[J];音樂生活;2011年07期

4 李丹;;論《全唐詩》中“東南”一詞的人文意蘊[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1年06期

5 鄒承瑞;;位卑未敢忘憂國——《王光祈文集》讀后感[J];音樂探索;2011年02期

6 柯黎;張維;;謝琳《太古遺音》琴譜析微[J];音樂探索;2011年02期

7 林晨;;名園與雅會——“怡園琴會”紀事[J];中國音樂學;2011年03期

8 楊風軍;;清澈的琴音(外一篇)[J];朔方;2011年09期

9 吳安宇;;并非風雅的游藝之旅[J];中華文化畫報;2011年08期

10 徐國清;;中國第一個琴社 琴川(虞山)琴社,創(chuàng)立虞山琴派[J];廣播歌選;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時進;;《全唐詩》編校者敘錄[A];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C];1993年

2 儲仲君;;李嘉yP詩疑年[A];唐代文學研究——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四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3 黃震云;;韋莊生年小考[A];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C];1993年

4 魏露苓;羅莉;;隋唐五代的愛花風習與花卉產(chǎn)銷管窺[A];中國生物學史暨農(nóng)學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5 謝孝蘋;;中國古琴流傳日本考[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二輯)[C];1986年

6 張寧;;秦民謠探述[A];秦文化論叢(第十輯)[C];2003年

7 趙仲才;;杜牧詩的特色概言[A];杜牧文學成就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涂艷;;淺談古琴中蘊含的美學思想[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9 謝錫齡;黃熾;;《紅樓夢》揚州尋蹤[A];紅學論文匯編[C];2004年

10 張米丁;張國俊;李元彪;;博物館要深入挖掘館藏品中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內容[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謝安良;弦上的風雅[N];寧波日報;2010年

2 謝冕;跨越時空的推進[N];中國文化報;2002年

3 馮光鈺;《程派唱腔琴譜集》讀后[N];音樂周報;2004年

4 魏怡勤;雕版經(jīng)典揚州刻[N];揚州日報;2011年

5 萍庵;雜說“灴”字[N];中華讀書報;2011年

6 葉雪萍;日頭[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7 廣東 姚菲子;琴譜數(shù)字移頻器DSP-108原理與檢修[N];電子報;2007年

8 北京 張?zhí)煨?讀書與著述[N];社會科學報;2003年

9 廣東 姚菲子;琴譜OK機變調電路工作原理及檢修[N];電子報;2006年

10 記者 魏運亨;“情人”稱謂古有,未必皆指戀人[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冉旭;《唐音統(tǒng)簽》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3 楊波;《唐詩類苑》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4 李朝杰;貞觀時期文學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5 黎文麗;唐代校書郎與文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丹;《全唐詩》副詞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傅暮蓉;查阜西琴學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8 董艷秋;敦煌宮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王永莉;意象、景觀與環(huán)境感知[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林濤;盧綸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貞華;《全唐詩》中的撥弦樂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冷雯雯;從《全唐詩》看唐代的茶業(yè)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麗娟;從《全唐詩》中看唐代桑蠶絲綢業(yè)的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許林軍;《全唐詩》涉酒詞語與《漢語大詞典》訂補[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現(xiàn);《全唐詩》中的山石意象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于向宇;《全唐詩》神仙輯考[D];安徽大學;2012年

7 李龍;《全唐詩》中的“眉”意象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國平;唐時期箏的歷史地理探索[D];暨南大學;2011年

9 魏丹;唐代江南地區(qū)園林與文學[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劉昌俊;唐代西南地區(qū)農(nóng)作物的種植生產(chǎn)及產(chǎn)品的商品化[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744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5744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9b8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