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暴風雨”鋼琴奏鳴曲的藝術特色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揚廷;西部音樂地方課程資源開發(fā)大有可為[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2 楊菁;伍潤華;;標題與形象的虛實處理——李斯特《塔索:哀訴與凱旋》的音樂形象分析[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楊秦生;關于肖邦和他的鋼琴敘事曲創(chuàng)作的探析[J];甘肅高師學報;2001年04期
4 向蒞;;論表現(xiàn)主義藝術與表現(xiàn)主義美學之間的關系[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5 石芳;淺論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征[J];河西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6 孟燕;;威爾第與瓦格納歌劇風格比較[J];河西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周靜;歐洲早期復調(diào)音樂宗教和世俗的融和[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S1期
8 楊青知;印象主義音樂與德彪西的鋼琴作品[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S1期
9 彭永啟,董蓉;閱讀與思考——關于新版格勞特《西方音樂史》及其歷史寫作[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張映蘭;;音樂史上“新音樂”概念之辨[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秦川;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與演奏的五度關系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2 相西源;20世紀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中的主題構造形態(tài)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3 黃志鵬;我國音樂科技學科建設的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4 周雪豐;鋼琴音樂的力度形態(tài)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5 葉松榮;斷裂與失衡[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響曲作曲技術分析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8 趙仲明;西方音樂研究在中國(1980-2000)[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高原;論調(diào)式與調(diào)性的教學[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小力;巴托克《第三、第四弦樂四重奏》分析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3 瞿淼音;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意義空間的三個維度[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周天星;和聲思維在復對位寫作中的運用[D];河南大學;2003年
5 楊健;音樂表演的情感維度[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6 高拂曉;深沉的情感 生命的震撼[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周巍;關于何紀光“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s,
本文編號:25569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55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