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梅西安作品《哈拉維》中的和聲語匯
發(fā)布時間:2019-10-15 18:34
【摘要】:奧利維!っ肺靼(Olivier Messiaen:1908-1992)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家,音樂教育家。其作品《哈拉維》(Harawi)——愛與死之歌創(chuàng)作于1945年,是“特里斯坦三部曲”之第一部,為女高音和鋼琴而作的長篇聲樂套曲。該聲樂套曲的標題源自蓋丘亞語,是安第斯山人民在西班牙統(tǒng)治前的古老語言!癏arawi"這個詞用西班牙語表示則為“yaravi”,代表著一首關于宿命愛情的歌曲,并以殉情而終結。在這部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中涉及了梅西安的大部分重要技法,如有限移位調(diào)式、色彩和弦;大量的附加時值、不可逆行節(jié)奏、節(jié)奏卡農(nóng)、角色節(jié)奏等;鳥歌的運用;梅西安創(chuàng)作的超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則是該聲樂套曲的全部唱詞。 該論文共有三章內(nèi)容,第一章運用音級集合理論分析方法對《哈拉維》中女高音旋律聲部與鋼琴聲部的和聲語匯進行微觀細致的分析與整理。第二章則建立在第一章的分析基礎上對該組聲樂套曲中的和聲技法進行歸納梳理與總結,揭示該作品中的和聲語匯特征,此外還論述了《哈拉維》中的其它音樂元素,主要為該作品的曲式結構與節(jié)奏技法,最后將這些音樂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闡述。第三章的核心集中于討論梅西安的音樂美學觀——各種象征手法、詩學意義以及超現(xiàn)實主義,以及它們在作品中的具體體現(xiàn)與暗示。貫穿整首作品的超現(xiàn)實主義美學觀既為梅西安的創(chuàng)作觀念提供了一種邏輯性的鞏固,又在他音樂范圍內(nèi)的實驗中提供了新的動力與源泉,使其和聲語匯富有超現(xiàn)實主義般的魅力。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05
本文編號:2549770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中;論梅西安的節(jié)奏系統(tǒng)[J];音樂研究;2004年03期
2 彭志敏;;把大師引向大眾的必由橋梁——《梅西安鋼琴作品研究》讀后[J];音樂研究;2007年04期
3 陳其鋼;音樂大師梅西安[J];人民音樂;1986年12期
4 鄭中;;有限移位調(diào)式之調(diào)式論[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jeff;音樂與色彩[J];樂器;2002年09期
6 錢仁平;“失火的天堂”——從梅西安《天堂的色彩》說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異國主義[J];音樂愛好者;1997年02期
7 鄭中;梅西安色彩和弦表解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8 朱建;;鳥鳴音樂會——梅西安的《異國的鳥》簡介[J];音樂愛好者;1990年02期
9 朱建;;梅西安與他寫在戰(zhàn)俘營的杰作[J];音樂愛好者;1993年03期
10 田藝苗;聽天使歌唱 梅西安的“鳥歌”作品[J];音樂愛好者;2005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汪勝付;梅西安最后六部管弦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2549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54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