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回歸生活世界的音樂課程觀
[Abstract]:Retur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philosophy. Many famous philosophers in the West, such as Husserl, Weitgenstein, Habermas and so on, have changed from their respective research fields to the world of life to varying degrees. We know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view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hilosophical trend of thought in a specific era, and the thought of retur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has appeared in the current curriculum reform of our country, which is undoubtedly a kind of transcendence for the life world obscured by the view of music curriculum dominated by technical rationality. The view of music curriculum returning to the life world pursues the humanistic significance of music education, life implication, intersubjectivity music aesthetics, multicultural music educ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al life world and the book world, all of which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music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鹽城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基金】:江蘇省教育廳2009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階段性成果。編號:09STD760001
【分類號】:J60-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毓云;;生活世界: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對話的新視域——兼論胡塞爾生活世界思想的理論價值[J];文藝爭鳴;2010年21期
2 張昌盛;;論超越論現(xiàn)象學對科學危機的克服[J];哲學研究;2009年10期
3 王南n\;回歸生活世界意味著什么[J];學術研究;2001年10期
4 衣俊卿;回歸生活世界與構建文化哲學——論世紀之交哲學理性的位移和發(fā)展趨向[J];求是學刊;2000年01期
5 衣俊卿;;回歸生活世界,凸顯現(xiàn)實關懷[J];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08期
6 劉秀蘭;回歸生活世界的英語課堂——人教版Book 2 Unit 4 Part A Do you like peaches?教例[J];小學教學設計;2005年06期
7 涂成林;蔣年云;;生活世界、知識異化與現(xiàn)代哲學的致思路徑[J];哲學研究;2006年04期
8 李文閣;;哲學如何才能回歸生活[J];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9 史貴明,董玉梅;文化哲學研究的又一本力作——讀《回歸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學》[J];理論探討;2000年04期
10 楊清;;“生活世界”≠“日常生活”——走出語文教學實踐的誤區(qū)[J];語文建設;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秀鴻;;固守德育為首,回歸生活世界——青年學生品德培養(yǎng)的邏輯起點[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5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2 李慶明;;哲學回歸田園:一個現(xiàn)象學的透視[A];“現(xiàn)象學與倫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十屆中國現(xiàn)象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衣俊卿;;馬克思主義哲學演化的內(nèi)在機制研究[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4 王文婷;高成;;“李約瑟問題”對科學教育改革的啟示[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洪斌;;繼承文化傳統(tǒng),回歸生活世界——上海居住小區(qū)設計現(xiàn)狀分析[A];建筑與地域文化國際研討會暨中國建筑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張華;;學校道德教育如何擺脫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7 李國強;;尋求數(shù)學教學中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的平衡點[A];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袁忠霞;;寓體驗于心理教育[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孟維杰;;走向日常生活批判的心理學[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金輝;;而立之年再思考[A];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30周年慶祝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振東;歧義頗多的"教學回歸生活世界"[N];中國教育報;2006年
2 劉驚鐸 劉慧;回歸生活世界促發(fā)道德體驗[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余小茅;問題的實質(zhì)是教育如何回歸生活[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求是雜志社 李文閣;哲學須回歸生活世界[N];社會科學報;2008年
5 亓慧亭;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新趨勢探析[N];煙臺日報;2008年
6 王鑒;教育學研究的新領域: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N];光明日報;2006年
7 衣俊卿;日常生活批判與社會科學范式轉(zhuǎn)換[N];光明日報;2006年
8 穆土;推動哲學觀的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郭萍;破解中國現(xiàn)代化的內(nèi)在文化阻滯力[N];中國教育報;2006年
10 張政文;德國古典美學現(xiàn)代性的基本維度[N];光明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典順;數(shù)學:意義的領域[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韓承敏;教育隨筆的哲學思考[D];蘇州大學;2007年
3 曾水兵;從單向性到整體性:人學觀轉(zhuǎn)變與現(xiàn)代教育路向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宏宇;文化哲學:實踐哲學的當代形態(tài)[D];黑龍江大學;2007年
5 楊進;論美好生活與學校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劉振怡;新康德主義與文化哲學轉(zhuǎn)向[D];黑龍江大學;2009年
7 楊洋;生命視域下的傳統(tǒng)道德與高校德育變革[D];西南大學;2009年
8 王明洲;新生命教育的哲學思考[D];蘇州大學;2007年
9 羅儒國;教師教學生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偉;交往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憶琳;回歸生活世界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2 萬俊;論回歸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慧敏;回歸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學;2003年
4 郭倩汝;幼兒園藝術教育對幼兒生活的背離與回歸[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彭紅科;走向理解的道德教育[D];廣州大學;2008年
6 謝美英;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實踐與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7 程憲花;關于中職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邱勤;析道德教育的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問題[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易高峰;重慶市貧困地區(qū)農(nóng)村初中生品德發(fā)展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10 張建美;搭建歷史與生活的橋梁[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001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50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