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三疊》之琴聲歌韻
[Abstract]:The Tang Dynasty was the pinnac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art. Many famous works were sung by literati, musicians chanted in different tunes, and merged perfectly with Guqin music, which gradually evolved into "poetic expression, singing and singing."
【作者單位】: 山西省運城市運城學院師范分院藝體系;
【分類號】:J6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林陽地;譚勇;;離愁別緒歌千載斷腸聲里唱《陽關》——琴曲《陽關三疊》述評[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2 楊蔭瀏;對古曲《陽關三疊》的初步研究[J];人民音樂;1956年06期
3 姚春霞;霍雨蕾;;從《陽關三疊》看我國古詩詞與音樂的有機結(jié)合[J];商情(教育經(jīng)濟研究);200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閻文華;;論《陽關三疊》的音樂歷史價值[J];大眾文藝;2010年09期
2 董文靜;;建國以來古琴琴曲形態(tài)學研究述要[J];大眾文藝;2010年10期
3 張麗娟;;從《陽關三疊》看唐代詩歌的創(chuàng)新[J];黃河之聲;2011年03期
4 唐蒙蒙;;古人的別情 今人的震撼——陽關三疊詞曲意境賞析[J];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5 湯壽高;;二胡表演者的藝術修養(yǎng)述評[J];四川戲劇;2009年06期
6 姚春霞;霍雨蕾;;從《陽關三疊》看我國古詩詞與音樂的有機結(jié)合[J];商情(教育經(jīng)濟研究);2008年05期
7 趙春婷;多段體琴歌《陽關三疊》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仇海平;;琴心琴韻 古色古香——姜嘉鏘演唱的古代歌曲《陽關三疊》評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曹藝凡;砥柱中流[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2 朱莎莎;明代琴歌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3 朱旋;清代古譜《弦索備考》中箏曲《陽關三疊》之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0年
4 賈俊芬;王震亞的琴歌編創(chuàng)藝術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5 朱騰;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的演唱與表現(xiàn)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蔭瀏;對古曲《陽關三疊》的初步研究[J];人民音樂;1956年06期
2 李吉提;古琴曲《陽關三疊》的曲式結(jié)構(gòu)特點──兼談中國傳統(tǒng)音樂結(jié)構(gòu)的某些共性因素[J];中國音樂學;199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岳;琴歌《陽關三疊》[J];稅收與社會;1994年10期
2 蒙玲玲;;琴歌《陽關三疊》的藝術表現(xiàn)[J];歌海;2006年04期
3 張麗娟;;從《陽關三疊》看唐代詩歌的創(chuàng)新[J];黃河之聲;2011年03期
4 李大純;;一縷清音,千古絕唱——試論《陽關三疊》音樂結(jié)構(gòu)的藝術性[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3期
5 李賽;;在課堂教學中凸顯《華夏古韻》之“雅”——談綜合課之《陽關三疊》[J];北方音樂;2011年07期
6 林克仁;;《陽關三疊》探新[J];樂器;1985年04期
7 無名山;“陽關三疊”——來自絲路邊關的愛情故事(之二)[J];消防月刊;2002年03期
8 陳輝;;西出陽關無故人[J];音樂生活;2006年01期
9 無名山;“陽關三疊”——來自絲路邊關的愛情故事(之一)[J];消防月刊;2002年02期
10 劉學忠;;何謂《陽關三疊》[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198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民渡;;期刊版式設計的藝術形式[A];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文集[C];2003年
2 熊作華;;從丁寶楨的詩看他的人品[A];全面的總結(jié) 科學的評價——丁寶楨誕辰180周年紀念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王征;;龜茲石窟飛天圖像的藝術形式——與炳靈寺169窟等甘肅早期石窟飛天圖像的比較[A];炳靈寺石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張中良;;論《女神》的民族色彩[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5 李晨暉;;對大型綜藝晚會舞蹈的思考[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李國新;;群形契合的視覺樂章——南陽畫像石《舞樂百戲》藝術形式淺析[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鐘厚濤;;詩何以言志——“詩言志”之意義生成機制的現(xiàn)代觀照[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8 費飛;;音樂美容初探[A];中國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美容分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97年
9 沈光明;;《女神》與太陽崇拜——《女神》研究之一[A];郭沫若與東西方文化[C];1997年
10 劉彥紅;王靜;王順輝;;雕塑藝術中的形式問題[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濤 軍旅文化評論員、主編、主任記者;歌吟秋水動琴聲 青春笑麗花更艷[N];亞洲中心時報(漢);2010年
2 本報記者 劉奕涵;琴聲響徹東北師大 誰說綠葉變不成紅花[N];音樂生活報;2011年
3 記者 戚高亮;“百湖琴聲”創(chuàng)基尼斯之最[N];大慶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嚴長元;琴聲帶來思考[N];中國文化報;2001年
5 蘇令;莫讓孩子的琴聲摻雜功利音符[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記者 林雨;微軟旗艦產(chǎn)品聯(lián)袂獻唱“陽關三疊”[N];民營經(jīng)濟報;2006年
7 高長山;再聽琴聲心曲[N];人民日報;2010年
8 特約記者 胡曉宇;琴聲裊裊憶戰(zhàn)友[N];解放軍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王嘉;細雨入琴聲更雅 知音滿座韻尤佳[N];成都日報;2011年
10 劉雪楓;春日古寺的“秋籟”[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暮蓉;查阜西琴學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2 肖路;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傳統(tǒng)美學風格及其文化探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羅良功;藝術與政治的互動:論蘭斯頓·休斯的詩歌[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盧婧;《金色筆記》的藝術形式與作者萊辛的人生體驗[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徐雪輝;元雜劇文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6 趙星垣;由“藝”而“道”[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7 呂文麗;諸宮調(diào)與中國戲曲形成[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4年
8 宏偉;《梧門詩話》標點與釋評[D];內(nèi)蒙古大學;2003年
9 梅麗;作為解放手段的文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任真;論中國當代的《毛詩·大序》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章怡雯;琴歌藝術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賈俊芬;王震亞的琴歌編創(chuàng)藝術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3 易藝;琴歌《歸去來辭》之明清譜本流變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4 袁小偉;時裝化首飾的特征與表現(xiàn)[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7年
5 孟憲爽;基督教文化對新時期以來文學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范萬武;洛陽唐三彩藝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竇鳳圓;論寫生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8 黃丹寧;從自然形態(tài)到藝術形式[D];天津大學;2004年
9 張鑫;宗白華中西比較中的“世界美學”視野[D];西北大學;2006年
10 姜源;淺議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油畫“民族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07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30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