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記》篇次、流傳考
[Abstract]:Music Records is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music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aesthetic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debate about the author, the time, the biograph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ks and the relevant books. By carefully comparing the existing chapters of the Book of Liji and the Book of Historical Record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wo are actually the same, and the difference is caused by the mistake of the Book of Records of Music. In view of the compil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Yue 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neral rules of ancient books, Liu Xiang's school-based version and Wang's Book of Yu may be two different versions, but now this book and the Book of Music may belong to the system of Wang Yu's Records.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分類號】:J6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丁進;;今本大、小戴《禮記》編者誤說清理[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02期
2 蔡仲德;《樂記》考(二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3 呂驥;《樂記》整理本注譯[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yN;《禮記·樂記》研究論稿[D];暨南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雁;書目答問》傳世百年三論[J];編輯學刊;2001年06期
2 李明杰;論善本觀的形成[J];圖書與情報;2004年03期
3 張美莉;;陳垣文獻學思想述論[J];船山學刊;2010年02期
4 郭麗;;《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考論[J];東岳論叢;2009年06期
5 邵毅平;周峨;;論古典目錄學的“小說”概念的非文體性質(zhì)——兼論古今兩種“小說”概念的本質(zhì)區(qū)別[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尹玉珊;;漢魏子書輯佚[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1年02期
7 秦進才;;再論張之洞的成就角色——影響中國幾代學人的目錄學家[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8 丁宏武;;晉唐以來葛洪研究史述略[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9 楊合林;;從書寫方式推測《史記·樂書》的來源——兼說《樂記》成書的時代[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郭永盛;;歷史上山東湖泊的變遷[J];海洋湖沼通報;199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北村一仁;;南北朝時期的“荒”[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偉;宋代樂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吳超;經(jīng)、史視閾下的清初實學學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何威;河州土司何鎖南家族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朱夏君;20世紀昆曲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1年
5 賈海建;神怪小說與山岳信仰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張小蘋;荀子傳經(jīng)考[D];浙江大學;2011年
7 彭華;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一兵;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D];吉林大學;2004年
9 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黃勇;道教筆記小說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佳佳;外來文明與漢晉洛陽社會[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翟永俊;楊門女將形象的產(chǎn)生及其戲劇化的發(fā)展[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曉麗;《禮記·樂記》之“象德”觀探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4 攝政;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網(wǎng)絡問政”研究[D];中北大學;2012年
5 孔續(xù)茜;論蔡仲德的音樂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常昭;《史記》士形象論[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潘定武;《史記》寫人成就探略[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杜永梅;兩漢之際的史學[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9 常毅;元明時期“楊家將”戲曲小說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10 畢彩霞;《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小說集解[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岱年;中國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2 李春光;四庫存目書的特點與輯印四庫存目書的意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3 駢宇騫;;出土簡帛書籍分類述略(諸子略、詩賦略)[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年04期
4 鄭杰文;;談前輯古佚書的匯集整理與古佚書新輯新考[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年04期
5 胡厚宣;釋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風的祭祀[J];復旦學報(人文科學版);1956年01期
6 張曉光;中國邏輯傳統(tǒng)中的類和推類[J];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7 葉祖帥;阮籍《樂論》的美學思想及其局限[J];廣東社會科學;1998年03期
8 張恩普;;《禮記·樂記》文學批評思想探討[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01期
9 劉躍進;孫少華;;漢初《禮記·樂記》的版本材料與成書問題[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04期
10 李小成;;文中子的《樂論》與《樂記》[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野;;從文獻比較中看《樂記》的撰作年代[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3期
2 蔡仲德;呂驥《〈樂記〉整理本注譯》商略[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3 劉繼萍;楊小霞;;《樂記》與《聲無哀樂論》音樂教育思想之比較[J];教育學術月刊;2008年08期
4 楊合林;;《禮記·樂記》與《史記·樂書》對讀記[J];文學遺產(chǎn);2011年01期
5 諸葛志;《樂記》“心物關系論”的美學詮釋[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6 李丹;;從《樂記》、《樂論》看先秦音樂美學思想發(fā)展[J];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7 肖麗婭;;論《樂記》音樂美學思想中的和諧審美觀[J];銅仁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李欣慧;;《樂記》的情感藝術與審美思想[J];北方音樂;2011年01期
9 修海林;呂驥新作《<樂記>理論探新》討論述評[J];人民音樂;1994年07期
10 蔡仲德;;《荀子·樂論》與《樂記》[J];文史知識;1999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廉茵;;樂記美育思想初探[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劉兆吉;;“《樂記》”中有關心理學思想初探[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3 李旭;;和諧中的自由——從《中庸》和《樂記》引發(fā)的政治哲學思考[A];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何齊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討[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祝瑞開;;孔子“修己以敬”的思想及其影響和作用[A];《與孔子對話——儒家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廟第四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朱玲;;《彈歌》質(zhì)疑:從語言到文本[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7 黃婷;;“情”歌——小學低中年段音樂欣賞教學之管見[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音樂專輯)[C];2006年
8 劉偉生;;說“和”[A];三湘青年社會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9 黎德榮;;布依英豪陸瑞光[A];布依學研究——貴州省布依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8年
10 吾淳;;略論中國古典樂論中諧和審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與和諧社會——紀念孔子誕辰2556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云伶;“藍貓”變“胖” 出口美國[N];經(jīng)濟參考報;2004年
2 劉寶強;三辰要造少兒書業(yè)航母[N];經(jīng)理日報;2004年
3 馬春茂;“藍貓”的品牌拓展之路[N];中國文化報;2004年
4 祝瑞開;釋“修己以敬”[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5 記者 宦建新 通訊員 沈樂書;杭州出臺科技“十五”發(fā)展計劃[N];科技日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王美玉;“思考樂”蟄伏待春天[N];中華新聞報;2005年
7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林;禮樂文化與和諧社會[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王能憲;和諧社會的三大要素[N];中國文化報;2006年
9 辛麗麗;溝通從心開始[N];中國教師報;2003年
10 中國藝術研究院 王能憲;商務文化建設應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N];國際商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鄭長鈴;陳e捌洹獨質(zhì)欏費芯縖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鄭長玲;陳e郊捌洹獨質(zhì)欏分霰塵把芯縖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珊;《樂記》音樂哲學的基本理念及其相關比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5年
3 付林鵬;《樂緯》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俊杰;兩種目的論與兩種禮樂觀[D];西安音樂學院;2010年
5 文劍鋒;儒家樂論與生命教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孔續(xù)茜;論蔡仲德的音樂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王學佳;先秦音樂美學思想“和”的四個維度[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佳;智力因素在聲樂演唱與表演中應用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9 張向東;蔡仲德人本主義思想的基本內(nèi)涵[D];西安音樂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21331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13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