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教坊管理研究
本文選題:內(nèi)教坊 + 程序規(guī)制; 參考:《美與時代(下旬)》2013年10期
【摘要】:正教坊作為唐朝重要宮廷音樂機構(gòu),不但為宮廷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音樂人才,還推動了俗樂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延續(xù),使唐代的藝術(shù)生活更富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教坊樂官直接任命權(quán)歸皇帝所有,一切都以皇帝的意愿為轉(zhuǎn)移;教坊的演出活動有著嚴格的程序規(guī)制的,盡管藝術(shù)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ourt music organization in the Tang Dynasty, Zhengjiefang not only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music talents for the court, but also promo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folk music, which made the artistic life of the Tang Dynasty more vigorous and vigorous. The right to appoint music officers directly to the emperor was transferred to the emperor's wish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shop was strictly regulated, though in art.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shù)學院;
【基金】:“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研究成果之一,項目名稱“唐代教坊管理研究”,項目編號:CXLX12_0609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世宏;東坡教坊詞與宋代宮廷演劇考論[J];廣東社會科學;2001年02期
2 關(guān)書敏;;唐代教坊婦女生活簡述[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立;;中國文學中的樂妓及其制度考略[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蔡淵迪;;杏雨書屋藏敦煌舞譜卷子校錄并研究[J];敦煌研究;2012年01期
3 王立,郝明;武術(shù)文化與唐代豪俠精神[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劉潔;;中晚唐教坊之商業(yè)化考論[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曹明升;宋代歌妓略論[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崔玉梅;;初盛唐邊塞詩中的胡樂器解讀[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劉曉明;熱戲與唐宋戲劇的演出形態(tài)[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9期
8 黎國韜;龍賽州;;宣徽院與宮廷戲劇樂舞關(guān)系初探[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2期
9 陸杰;;風月空間:中國傳統(tǒng)文學想象中的異托邦[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10 馬歡;;箏在唐代宮廷音樂中的運用[J];大舞臺;2013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尚民杰;;唐代宮人、宮尼墓相關(guān)問題探討[A];唐史論叢(第十六輯)[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2 毛文琦;中國古代詞學范疇舉隅[D];復(fù)旦大學;2011年
3 呂寧興;唐長安城市審美氣象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4 任飛;唐代太常、教坊樂官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5 許智銀;唐代臨淄段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張國強;宋代教坊樂制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4年
7 王傳飛;相和歌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8 曾智安;清商曲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9 左漢林;唐代樂府制度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衛(wèi)亞浩;宋代樂府制度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鄧婷;唐代古琴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光強;道教曲牌音樂發(fā)展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張莉;唐元和時期音樂文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尚琰;武德貞觀時期音樂文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宋亞文;東漢音樂文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隆鶯芷;敦煌曲子詞與唐代商業(yè)城市風貌[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國平;唐時期箏的歷史地理探索[D];暨南大學;2011年
9 楊旭珍;唐代胡笳詩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10 陳浩波;《唐戲弄》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西林;;盛唐樂官編制、樂人數(shù)量問題探析[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趙維平;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東流日本的研究——日本音樂制度(內(nèi)教坊)的形成與變衍[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左漢林;;論教坊在中晚唐的發(fā)展和衰落[J];樂府學;2006年00期
4 柏紅秀,王定勇;關(guān)于唐代教坊的三個問題[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張國強;;岸邊成雄《唐代音樂史的研究》學習札記三則[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梅潔;唐代音樂興盛的原由[J];信陽農(nóng)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7 康瑞軍;張yN;;唐宋之際的宮廷音樂機構(gòu)考述[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趙維平;;唐代音樂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暨唐樂古譜解譯音樂會開幕詞[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翁世暉;;唐“開元盛世”樂舞藝術(shù)發(fā)展的特征[J];福建藝術(shù);2010年06期
10 文艷蓉;;唐代教坊四部考[J];樂府學;2011年0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劉懷榮;;魏晉樂府官署的演變考[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錢伯泉;;源遠流長的龜茲樂舞[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3 葉紅;;淺談歌唱與聲樂教學中的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從我戰(zhàn)勝“痙攣性發(fā)聲障礙”說開[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4 顏詠;;關(guān)于鋼琴教育民族化的思考[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5 車小紅;;試論高校聲樂教學的師生素質(zhì)和教與學關(guān)系[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6 王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流變,民間與專業(yè)的交融——對芬蘭當代作曲家諾根和其《第二堪特雷琴協(xié)奏曲》的研究與分析[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7 鄭祖襄;;詞曲藝術(shù)中的“一曲多用”及其影響下的琵琶音樂[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學鍇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一部別具一格的唐代音樂史[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鄭立華;聽到一個“真實的唐朝”[N];中國商報;2005年
3 記者 大蒼;西安鼓樂“申遺”的背后故事(下)[N];各界導(dǎo)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張歡;華清池邊情景輝映[N];音樂周報;2008年
5 通訊員 徐國新 孫亞安;保存實物 培養(yǎng)新人 打造產(chǎn)業(yè)[N];廊坊日報;2006年
6 何端中;西涼樂舞藝術(shù)[N];民主協(xié)商報;2006年
7 施珍華邋趙福仙 楊梅;南詔古樂的繼承與開發(fā)[N];大理日報(漢);2008年
8 本報記者 張海君;陽光·祖國·希望——奏響時代樂章[N];中國藝術(shù)報;2001年
9 ;一弦稽琴格[N];光明日報;2002年
10 崔憲;秦女學箏與應(yīng)手成曲[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洋;唐代宮廷樂器組合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2 羅希;唐代胡樂入華及審美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3 康瑞軍;宋代宮廷音樂制度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4 柏紅秀;唐代宮廷音樂文藝研究[D];揚州大學;2004年
5 張小梅;唐代中日音樂文化交流史專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揚揚;唐代教坊考述[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2 康瑞軍;唐代音樂繁盛原因探索[D];山西大學;2003年
3 張瑞娟;唐代音樂中阮的嬗變軌跡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4 周冰;唐代的舞蹈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媛歆;唐代墓志銘中的音樂史料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3年
6 馬歡;唐代音樂機構(gòu)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胡東冶;我國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fā)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周艷;《羯鼓錄》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9 劉健婷;從《禮記》闡述的音樂形式論周代社會的政治內(nèi)涵[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朱玉葵;論唐代法曲的起源與流變[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20965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09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