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死因的調(diào)查及郭沫若的墓碑文
本文選題:郭沫若 + 悼詩 ; 參考:《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11年04期
【摘要】:1935年底中國留日學(xué)生出版的《聶耳紀(jì)念集》里,刊登有郭沫若寫作的聶耳悼詩(這年10月31日已刊載于上海出版的《中華日報(bào)》)。詩中只是"問海神你如何不淑?為我輩奪去了斯人!"1954年云南省文化局在原址整修聶耳墓,中國文聯(lián)主席郭沫若應(yīng)邀題寫了新墓碑"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墓碑文的最后卻說:"聶耳……不幸而死于敵國,為憾無極。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猶未能明焉!"文章就郭沫若悼詩和墓碑文的不同,探索聶耳的死因。
[Abstract]:At the end of 1935, the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Japan published "Nie Er Commemorative Collection", published the Nie Er poem written by Guo Moruo (published in the "China Daily" published in Shanghai on October 31 of this year). It's just "ask the Poseidon what's wrong with you?" In 1954, the Yunnan Provincial Culture Bureau renovated Nie Er's tomb at its original site. Guo Moruo, chairman of the China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Cultural Affairs, was invited to write a new tombstone, "the Tomb of the people's musician Nie Er." at the end of the tombstone, he said, "Nie Er." It is a pity to die in an enemy country. The reason why it caused drowning has not yet been understood. ".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 of death of Guo Moruo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uo Moruo poems and gravestones.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文化部《新文化史料》;《藝術(shù)教育》;《聶耳全集》;
【分類號】:J609.2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慶全;郭沫若題聶耳墓志銘改動經(jīng)過[J];郭沫若學(xué)刊;2003年03期
2 丁東;陳明遠(yuǎn)談郭沫若[J];文史博覽;2004年05期
3 馮全生;郭沫若聯(lián)語漫談[J];郭沫若學(xué)刊;1988年03期
4 汪林;郭沫若游曲阜[J];郭沫若學(xué)刊;1988年03期
5 李永基;九集電視傳記片——郭沫若〈解說詞〉[J];郭沫若學(xué)刊;1989年04期
6 田仲民;郭沫若解怪字[J];咬文嚼字;1996年03期
7 魏奕雄;郭沫若與于立群[J];郭沫若學(xué)刊;1997年03期
8 黃子云;“絕代風(fēng)流絕代癡”——郭沫若與于立忱姊妹的情感故事[J];文史春秋;2004年09期
9 黃淳浩;郭沫若與馮乃超[J];郭沫若學(xué)刊;2004年03期
10 喬琦,鄧艮;從《三葉集》看詩人郭沫若的性情人生[J];郭沫若學(xué)刊;200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邵華;;介紹郭沫若在五卅運(yùn)動中的一篇佚文[A];“郭沫若在重慶”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2 張志強(qiáng);;郭沫若在北伐前夜[A];郭沫若研究第三輯[C];1987年
3 谷言;;“大哉魯迅”——讀郭沫若論魯迅的兩篇佚文[A];“郭沫若在重慶”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4 李繼凱;;女神再生:郭沫若的生命之歌[A];“我的郭沫若觀”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5 劉勇;;在膽魄與睿智的結(jié)合點(diǎn)上——論郭沫若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jì)念文集[C];1992年
6 陳永志;;藝術(shù)的魅力從何而來?藝術(shù)的光彩為什么會暗淡?——郭沫若詩歌藝術(shù)得失談[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jì)念文集[C];1992年
7 安娜·布雅蒂;呂晶;;郭沫若及其著作在意大利文化中[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jì)念文集[C];1992年
8 成仿吾;;《郭沫若選集》(英文版)序[A];郭沫若研究第一輯[C];1985年
9 王聿修;楊炳昆;唐明中;;郭沫若早年的愛國主義——讀《郭沫若少年詩稿》札記[A];郭沫若研究第二輯[C];1986年
10 吳中杰;;魯迅與郭沫若之比較研究[A];郭沫若史學(xué)研討會論文集[C];198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徐慶全;郭沫若題聶耳墓志銘改動經(jīng)過[N];中華讀書報(bào);2003年
2 鐘作英;《郭沫若展》重訪日本岡山[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bào);2009年
3 侯瑞云;聶耳的愛國之思[N];云南日報(bào);2005年
4 本報(bào)記者 熊玲 實(shí)習(xí)生 蔣雯;聶耳:譜出中國最強(qiáng)音[N];云南日報(bào);2005年
5 本報(bào)記者 李悅春;聶耳精神永遠(yuǎn)激勵我們[N];云南日報(bào);2005年
6 記者 趙琳;辦好中國聶耳音樂(合唱)周 提升玉溪文化軟實(shí)力[N];玉溪日報(bào);2009年
7 本報(bào)記者 胡洪江;云南省玉溪市——聶耳故鄉(xiāng)邁向“音樂之城”[N];人民日報(bào);2009年
8 中共云南省玉溪市委書記 孔祥庚;今天怎樣弘揚(yáng)聶耳精神[N];人民日報(bào);2009年
9 池邑;用盛世交響傳承聶耳精神[N];人民日報(bào);2009年
10 記者 季征;打造聶耳音樂品牌 建設(shè)民族文化強(qiáng)省[N];云南日報(bào);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魏紅珊;郭沫若美學(xué)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3年
2 伍世昭;比較詩學(xué)視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靈詩學(xué)[D];暨南大學(xué);2002年
3 鄧慶周;外國詩歌譯介對中國新詩發(fā)生的影響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7年
4 黃雪敏;創(chuàng)造社詩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7年
5 馬寧;中國現(xiàn)代小說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9年
6 陳曦;西周有銘銅器斷代專題整合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6年
7 謝向紅;美國詩歌對“五四”新詩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6年
8 湯奇云;中國現(xiàn)代浪漫主義文藝思潮史論[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1年
9 黎保榮;暴力與啟蒙[D];暨南大學(xué);2009年
10 黃曉武;20世紀(jì)40年代“主觀論”中的文學(xué)、政治與歷史[D];清華大學(xué);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董云峰;聶耳歌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D];燕山大學(xué);2011年
2 吳文昭;明代商人墓碑文對商人的書寫[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1年
3 劉林;偉大的翻譯家郭沫若:創(chuàng)作·思想與翻譯[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01年
4 劉振興;“五四”科學(xué)語境中郭沫若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D];青島大學(xué);2004年
5 黎荔;歌德《浮士德》與郭沫若的歷史悲劇[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0年
6 孫笑盈;革命音樂家的“俠骨柔情”[D];中央音樂學(xué)院;2010年
7 李生濱;郭沫若文藝性散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0年
8 唐曉燕;表現(xiàn)主義與郭沫若及其早期小說[D];西南師范大學(xué);2001年
9 周曉波;論郭沫若的屈原研究[D];貴州大學(xué);2008年
10 劉君花;二十世紀(jì)后半期的荀學(xu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19507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95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