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下的律學典案研究——評《中國古代文化與〈夢溪筆談〉律論》
本文選題:夢溪筆談 + 律學研究; 參考:《音樂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正中國古代律學,是古代文化遺產(chǎn)中重要而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現(xiàn)象,它在古代不僅為樂人關注,也引起統(tǒng)治集團的極大興趣,具有強大生命力。不同時代的音樂理論家們不遺余力地推展律學研究,現(xiàn)當代中國音樂理論界更是掀開了這一領域的新境界,在同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law is an important and unique Chinese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e ancient cultural heritage. In ancient times, it not only paid attention to the music people, but also aroused great interest and vitality of the ruling group. The music theorists of different times have spared no effort to push the study of the law, and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 theorists have opened up this. The new realm of a field is in the same way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黃敏學;;沈括音樂美學思想初探[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黃大同;;“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釋義[J];文化藝術研究;2009年05期
3 陳應時;律學研究無止境——讀增訂版《律學》的體會[J];中國音樂;1984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鄭祖襄;伶州鳩答周景王“問律”之疑和信——兼及西周音樂基礎理論的重建[J];音樂研究;2004年02期
2 陳其翔,陸志華;中國古代樂律系統(tǒng)的形成和發(fā)展[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3 王友華;;“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詳解[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牛隴菲;“叁伍以變,錯綜其數(shù)”(上)——再論“四宮紀之以三的十二呂律”[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5 王洪軍;;《國語·周語下》的鐘律文獻再解讀[J];中國音樂學;2006年04期
6 宋瑞凱;西周旋宮與曾侯乙編鐘的陰陽五聲標音體系──祖孝孫旋宮溯源[J];藝術百家;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曉莉;;茶香飄萬里——記意大利茶文化協(xié)會[J];茶博覽;2010年01期
2 ;征稿[J];電影藝術;2010年01期
3 李慶本;;伯明翰學派文化研究的發(fā)展歷程[J];東岳論叢;2010年01期
4 徐德林;;文化研究的全球播散與多元性[J];外國文學;2010年01期
5 姚文放;;共和國60年文學理論的理想訴求[J];文學評論;2010年01期
6 曲彥斌;;文化學刊要做好文化大文章——總編輯新年獻辭[J];文化學刊;2010年01期
7 王曉明;;文化研究的三道難題——以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為例[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推薦閱讀[J];裝飾;2010年02期
9 宮云維;;20世紀以來宋人筆記研究述論[J];浙江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10 ;稿約[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荀曉鯤;;墨家思想給當代公共管理創(chuàng)新的啟示[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前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3 ;《語言與文化研究》征稿啟事[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4 李群;;從文學翻譯的層次說解讀《天演論》[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5 鹿學軍;;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raining in Maritime Spoken English Teaching[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6 王鍵;牛淑平;;新安醫(yī)學研究的文化視野[A];全國醫(yī)史文獻學科建設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蔣方純;陸云帆;謝曉勇;;軟件測試理論中的陰陽學說[A];第六屆中國測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前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9 ;《語言與文化研究》征稿啟事[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10 徐仂;;中國傳統(tǒng)色彩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A];傳統(tǒng)色彩與現(xiàn)代應用——海峽兩岸傳統(tǒng)色彩與現(xiàn)代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根喬;深入開展生命文化研究[N];人民日報;2011年
2 記者 張玉玲 李慧;張曉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舊城改造要保護也要發(fā)展[N];光明日報;2011年
3 楊根喬;深入開展生命文化研究[N];人民日報;2011年
4 記者 張玉玲 李慧;張曉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舊城改造要保護也要發(fā)展[N];光明日報;2011年
5 記者 李珂;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四屆三次理事會舉行[N];福建日報;2011年
6 韶關日報記者 王建喜 特約記者 黃德山;加強資源互補 促進合作雙贏[N];韶關日報;2011年
7 于秀成 馮小桐;長白山松花石研究會助推產(chǎn)業(yè)發(fā)展[N];吉林日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文倩;整合資源定期辦長壽文化節(jié)[N];佛山日報;2011年
9 記者 孟黎;十年磨一劍[N];金融時報;2011年
10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 諶濤;教師“被讀書”的隱憂[N];中國教育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冬華;廣西侗族傳統(tǒng)建筑與家具的文化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關中國學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郭本厚;六朝游文化視野中的山水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薩礎拉;蒙古族當代話劇文學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5 韓瑞霞;美國傳播研究與文化研究的分野與融合[D];上海大學;2010年
6 陳漢生;英國都鐸王朝的語言與文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唐佳;爾蘇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0年
8 裘涵;科學技術論視野中的技術標準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王強;老子與先秦思想[D];西北大學;2009年
10 吳萃;清代證據(jù)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琴;反叛的時尚[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2 陶萌萌;北京回族服飾文化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3 李靜;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歷史作用及其影響[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4 高曉曉;杭州基督教青年會與杭州公民身份塑造:1913-1937[D];浙江大學;2010年
5 劉佳婧;裝修批判以及一種批判的裝修[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6 徐莉;西湖十景的話語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韓曉培;話語視角下的祭祖文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米晨晨;《看不見的人》中“排斥”和“接納”的文化解讀[D];西北大學;2010年
9 倪美蓉;理查德·舒斯特曼的通俗藝術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徐蕾;時空的坐標——“后八九中國新藝術”的歷史境遇與文化視野[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9150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91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