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夜宴》片尾音樂的藝術(shù)特色
本文選題:譚盾 + 《夜宴》��; 參考:《電影文學》2011年01期
【摘要】:張靚穎演唱的《我用所有報答愛》是由著名旅美作曲家譚盾為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夜宴》創(chuàng)作的片尾曲,它是該片中惟一具有現(xiàn)代感和通俗性的歌曲。它以復調(diào)音樂的方式發(fā)展成宏大的交響樂章,和聲伴唱與寬廣的背景音樂極具渲染力;它的編配與行進方式高起直落,再轉(zhuǎn)調(diào)回旋,帶來層層推進的澎湃激情。本文從聲樂旋律、器樂伴奏及歌曲主題方面入手,深入透析譚盾富有新意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這首歌曲的藝術(shù)特色。
[Abstract]:Zhang Jingying's "I repay Love with all" is the finale of the film "Night Banquet" directed by the famous American composer Tan Dun. It is the only song in the film that has a modern feeling and popularity.It develops into a grand symphony in the way of polyphonic music, and the harmony accompaniment and the broad background music have a great rendering power; its arrangement and marching way rise and fall, and then change the tune and swing, bringing the surging passion of the layers of advancement.From the aspects of vocal melody, instrumental accompaniment and song them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an Dun's creative style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this song.
【作者單位】: 長春大學音樂學院;吉林大學藝術(shù)學院;
【分類號】:J617.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建新;;李白藝術(shù)與人生的“現(xiàn)代性”解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2 朱鵬飛;;柏格森:“理念”論美學到“生成”論美學的橋梁[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黃穎;;文學形態(tài)與媒介變革——對網(wǎng)絡文學的檢視與評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方國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頓悟——兼論中西美學之迥異風格[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5 錢曉紅;試論奧尼爾對傳統(tǒng)悲劇的發(fā)展[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6 劉萍;黑格爾與叔本華悲劇理論來源之比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司紅玉;孫繼龍;;健身氣功與“心性”之關(guān)系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8 錢繼和;;拒斥頹廢之音,彈撥生命之律——淺析尼采對瓦格納音樂美學的顛覆[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4期
9 李昊瓊;;解析哈姆萊特的悲劇人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張佳;;試論文藝的審美律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胡潤森;;曹禺在中國和世界悲劇史上的地位[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雷龍乾;;中國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哲學危機[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俞兆平;;浪漫主義在中國的四種范式[A];新詩與浪漫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趙衛(wèi)國;;人道主義的悲劇與悲劇性的人道主義——理解海德格爾納粹事件的悲劇境域[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舜立;自然審美: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達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學;2011年
4 石健;靳以綜論[D];吉林大學;2011年
5 高阿蕊;戰(zhàn)國策派的美學思想初探[D];西南大學;2011年
6 董瓊?cè)A;社會轉(zhuǎn)型中的認知范式與價值重構(gòu):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價值體系重構(gòu)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趙周寬;后形而上學與美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羅光強;精神分裂癥臨床干預過程中知情同意問題的倫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王升平;自然正當、虛無主義與古典復歸[D];復旦大學;2011年
10 李自雄;文學本質(zhì)觀:歷史審視與當代重建[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輝月;論許地山文學創(chuàng)作的悲劇精神[D];河北大學;2007年
2 關(guān)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妍;折衷而論 從心而語[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茹輝;黃仲則紀游詩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佘穎玲;審美反抗與審美救贖[D];湘潭大學;2010年
6 羅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學;2010年
7 羅云;舍勒技術(shù)哲學思想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王秀紅;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蘊[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蔣宏;先秦情詩與古希臘情詩比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10 唐潔;流浪方舟[D];江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亞梅;;淺析電影《夜宴》音樂的凄涼無痕[J];電影評介;2008年21期
2 張薇;;你能理解譚盾的音樂嗎[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3 龐瑩;;《夜宴》色彩談[J];電影評介;2006年21期
4 周冰琦;;民族音樂學視野中的《地圖》[J];電影評介;2007年03期
5 許原雪;;女性形象的重塑——《夜宴》與《哈姆萊特》中的女性人物比較談[J];電影文學;2007年10期
6 凌偉;;淺議《夜宴》中的電影音樂——《越人歌》的運用[J];電影文學;2008年09期
7 鄧穎琪;程郁;;關(guān)聯(lián)理論下的中國影視劇字幕翻譯——以《夜宴》為例[J];南昌高專學報;2008年06期
8 關(guān)倩;;從譚盾《地圖》看西方現(xiàn)代音樂在當代中國的體現(xiàn)[J];魅力中國;2009年15期
9 楊雪;;從譚盾作品中透視先鋒音樂[J];才智;2011年12期
10 檀俊;;變異學視域下的《哈姆雷特》與《夜宴》[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婁文利;中國現(xiàn)代室內(nèi)歌劇《命若琴弦》、《夜宴》音樂特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晶;承西方音樂之技,展巫楚民族之魂[D];西南大學;2007年
2 張彩云;譚盾鋼琴組曲《八幅水彩畫的回憶》創(chuàng)作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楊玲;譚盾有機音樂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侯太勇;譚盾:解構(gòu)與重組[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5 李一川;音樂會中的聲音與影像關(guān)系及其再現(xiàn)[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6 姜瑩;譚盾胡琴協(xié)奏曲《火祭》分析[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7 王嘉;鋼琴組曲《八幅水彩畫的回憶》音樂形態(tài)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8 魯瑞紅;解讀譚盾音樂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胡衛(wèi)華;論譚盾《天地人交響曲》第三樂章的總譜縮編[D];武漢音樂學院;2010年
10 羅世民;譚盾現(xiàn)代歌劇《馬可·波羅》的美學特征與演唱風格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596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75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