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勞動號子辭章藝術——以《拉石號子》為例
本文選題:羌族音樂 切入點:勞動號子 出處:《文藝爭鳴》2011年12期
【摘要】:本文主要以羌族音樂中的勞動號子(拉石號子)為例,從藝術作品的語言、藝術形象、藝術意蘊等層次對其審美特征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羌族勞動號子不僅具有辭章美、演唱形式美、旋律美等藝術語言層次美;還有主客觀統(tǒng)一的審美意象物態(tài)化為藝術作品的藝術形象美;傳達出人生哲理或思想內(nèi)涵的藝術意蘊美。通過對羌族勞動號子的審美特征分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羌族勞動號子的審美特征及羌族的文化特點。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the Qiang nationality music as an example, from the artistic works language, the artistic image, the artistic implication and so on level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to its esthetic characteristic, discovers that the Qiang nationality labor horn not only has the rhetoric chapter beauty, The beauty of the artistic language, such as the beauty of form and melody of singing, and the beauty of the artistic image of the works of art with the unity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esthetic ima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ang labor number, we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ang nationality and the Qiang nationality culture.
【作者單位】: 四川綿陽師范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
【分類號】:J60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清明,張洋;談曲式分析的小型曲式圖示[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黃鸞,陳瓊;“打破心理預期”在聲樂演唱中的運用[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劉雪莎;貝多芬對奏鳴曲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齊魯藝苑;2005年03期
4 高拂曉;《琵琶行》的音樂美學淺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陳光劍,譚春艷;論音樂教育在高校素質(zhì)教育中的功能與作用[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宋瑾;;什么“音樂”的“美學”[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王兵;;中庸和諧 傳神風骨——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美學特征[J];藝術研究;2006年04期
8 韓勛國;“字”“聲”“腔”的審美特征與傳“情”——“字正腔圓”與“聲情并茂”新釋[J];中國音樂;2005年03期
9 杜亞雄;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在音量方面的特征[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黃海昌;古典與浪漫的音響呈現(xiàn)——貝多芬五首《鋼琴與大提琴奏鳴曲》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穎;音樂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相西源;20世紀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中的主題構(gòu)造形態(tài)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3 葉松榮;斷裂與失衡[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健美;二胡演奏技藝中的情理交融[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高拂曉;深沉的情感 生命的震撼[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周雪豐;勃拉姆斯幾首鋼琴作品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q,
本文編號:16938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69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