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失求諸野”——海外留存中國音樂資料及其研究述略
本文關(guān)鍵詞: 西人 中國音樂之西漸 記譜法 樂器 錄音 影像資料 出處:《中國音樂》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以留存在海外圖書館、檔案館的中國音樂文獻、樂器標本及音響影像資料為重點,簡略介紹西人16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對中國音樂的涉獵。主旨有二:一是為學人了解中國音樂資料在海外的流布情況提供信息,二是為對中西音樂交流有興趣的學者提供有關(guān)研究成果的詳細索引。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inese music literature, musical instrument specimens and audio and video materials retained in overseas libraries and archive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westerners' dabbling in Chinese music from the end of 16th century to the first half of 20th century. 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scholars to understand the spread of Chinese music materials overseas. The second is to provide a detailed index of research results for scholars intereste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exchanges.
【作者單位】: 新西蘭國立由尼坦理工學院;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雨桑;;哈士倫中國蒙古探險錄音檔案尋蹤[J];音樂研究;2009年01期
2 金經(jīng)言;德國的《古今音樂大辭典》新版即將問世[J];音樂研究;1996年02期
3 曾金壽;;有關(guān)德文文獻中的中國音樂研究[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金經(jīng)言;幾部研究中國音樂的西文著作[J];中國音樂;1995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亞芳;透過文本:對西方傳教士記錄的鄂爾多斯音樂的歷史民族音樂學考察與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查玲玲,高海林;《古樂經(jīng)傳》之西傳及遭遇[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2 吳雅莉;;21世紀以來中外音樂交流研究述略[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5期
3 許俊雅;;臺灣賦篇補遺——從醫(yī)文賦體談起[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蔣一民;;西洋歌劇的“乾隆傳奇”——證偽與解讀[J];歌劇;2015年S1期
5 余其彥;;中國美術(shù)考古史上的古琴藝術(shù)[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6 侯峰;;淺談云岡“異形笛”[J];黃河之聲;2009年19期
7 李來璋;蘇祗婆“五旦七調(diào)”與鄭譯“八十四調(diào)”辨析[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8 趙志安;漢代阮咸類琵琶起源考[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9 劉莎;樂器學的研究對象及研究課題[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10 丁承運;中國古代調(diào)式音階發(fā)隱——兼論中國樂學的雅、俗之爭[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嚴建強;;“中國熱”的法國特征及其解釋[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寧寧;日本地歌三味線角色的變遷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3 張宇;中國建筑思想中的音樂因素探析[D];天津大學;2009年
4 李幼平;大晟鐘與宋代黃鐘標準音高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0年
5 趙志安;傳統(tǒng)京劇京胡伴奏藝術(shù)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6 李晉源;中國洞簫音樂文化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2年
7 修彩波;近代學人與中西交通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易存國;樂神舞韻:華夏藝術(shù)美學精神研究[D];東南大學;2001年
9 左漢林;唐代樂府制度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王英睿;二十世紀的中國箏樂藝術(shù)[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學;2011年
2 李麗;漢唐時期琵琶文化地理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陳琪;青州北朝背屏式佛教造像中飛天伎樂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韋勇軍;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竹制橫吹樂管器名三考[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宏宇;現(xiàn)代音樂視唱教材《中國風格現(xiàn)代音樂視唱24首》應(yīng)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孫正夷;唐代琴文化初探[D];復旦大學;2010年
7 金慧;筒狀無指板胡琴類拉弦樂器的歷史考察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8 王旋;篳篥的源流及東傳日本、朝鮮的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9 張俊;龜茲石窟壁畫之宗教文化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8年
10 雷日朗;廣西龍州縣金龍鎮(zhèn)壯族啵咧藝術(shù)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師占成;;從時空觀角度看蒙古族長調(diào)音樂風格的形成[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李世斌;二人臺音樂的衍化及其藝術(shù)特點[J];交響.西安音院學報;1983年02期
3 宋建棟;二人臺音樂的旋律發(fā)展方法[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4 李世相;;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特征探微[J];內(nèi)蒙古藝術(shù);2005年02期
5 烏日娜;;試論幾首鄂爾多斯傳統(tǒng)民歌的地域性文化特點及其在傳播中的流變情況[J];內(nèi)蒙古藝術(shù);2006年01期
6 湯曉方;;喇嘛教與元代蒙古文化[J];蒙古史研究;1986年00期
7 若松寬;特克希;;蒙古喇嘛教史上的兩位傳教者[J];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84年02期
8 邢野;呼和浩特地區(qū)喇嘛教音樂考[J];音樂研究;1986年01期
9 格曲;西藏的宗教音樂[J];音樂研究;1996年01期
10 趙星;;談鄂爾多斯蒙古古箏[J];民族藝術(shù);199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玉卿;;《中國音樂簡史》評述[J];中國音樂;2007年03期
2 慕羽;;建立健康的中國音樂劇的運營生態(tài)[J];藝術(shù)評論;2007年09期
3 宮宏宇;溫永紅;;西方人“了解中國音樂最好的入門書”——談路易·拉盧瓦的《中國音樂》[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4 厲聲;一部兼有實用價值、學術(shù)價值和歷史意義的長卷——稱道《中國音樂年鑒》的編輯出版[J];人民音樂;1989年04期
5 方辰;“戲曲型中國音樂劇”芻議[J];大舞臺;1998年06期
6 史云;“傳播與傳承:中國音樂的歷史與今天”學術(shù)研討會在西安召開[J];音樂研究;1999年04期
7 薛曉金;萌芽期的中國音樂劇且慢與戲曲聯(lián)姻[J];中國戲劇;1999年03期
8 馮磊;;淺論中國音樂劇的發(fā)展[J];考試周刊;2008年33期
9 韓瑛;;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lián)音樂對中國音樂的影響[J];大家;2012年04期
10 趙曉薇;;淺談中國音樂與文化的關(guān)系[J];參花(下);201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郭樹薈;;我們時代的欣賞處境[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許小民;費茸;;被遮蔽了的中國音樂之藝術(shù)個性[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3 李方元;;正史“樂志”與早期中國音樂知識傳統(tǒng)的建構(gòu)——以《史記》《漢書》“樂志”為例[A];第一屆中國音樂史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房巍;《中國音樂年鑒》研討會南京舉行[N];音樂周報;2007年
2 徐雪梅;今春中國音樂劇刮起原創(chuàng)風[N];北京日報;2005年
3 孟坤;“蝶之舞”能否揮動中國音樂劇的大旗[N];中國文化報;2005年
4 張瑞;《貓》與中國音樂劇[N];文藝報;2004年
5 徐蕾;領(lǐng)略中國音樂神韻[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6 文藝橙;中英企業(yè)共建中國音樂劇產(chǎn)業(yè)[N];光明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刁艷;探尋中國音樂復興之途[N];音樂周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張婷;《中國音樂年鑒》為明天記錄今天[N];中國文化報;2010年
9 記者 孟黎;如何拓展中國音樂劇產(chǎn)業(yè)[N];金融時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鄭娜;與世界分享中國音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馮長春;20世紀上半葉中國音樂思潮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2 王建欣;《五知齋琴譜》四曲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冉;明清中樂西傳歐洲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2 楊明輝;《中國音樂》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3 安娜;西方人眼中的中國音樂[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晨;淺析中國音樂劇的發(fā)展探究與思考[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年
5 肖怡;光電聲影中的本土變奏[D];南昌大學;2007年
6 趙文靜;20世紀以來中國音樂科技文獻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7 車新春;二十世紀的中國音樂圖像研究[D];山西大學;2004年
8 劉燕婷;樂感文化模式下的中國音樂審美心理[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9 張濤;中國音樂劇本土化趨向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3年
10 何維頡;美國境域視野下中國音樂研究方法[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519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55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