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處理
本文關鍵詞:淺論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處理 出處:《名作欣賞》2011年2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藝術歌曲 二度創(chuàng)作 演唱風格
【摘要】:藝術歌曲是西樂東漸的產(chǎn)物,在中國的20世紀20年代興起,發(fā)展至今。中國藝術歌曲作為一種特定的音樂體裁,以其獨特的品質(zhì)與內(nèi)涵,堪稱歌曲中的精粹。所以在學習演唱中國藝術歌曲的過程中,怎樣處理作品成為我們首要解決的一大問題。本文認為對歌曲的處理及演唱者對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應該從把握演唱風格、深入挖掘歌詞意境和聲音的演唱三方面來進行,進而能有助于演唱者對中國藝術歌曲作品內(nèi)涵的詮釋。
[Abstract]:Art song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and the East, which rose in 1920s in China. As a special musical genre, Chinese art songs have unique qualities and connot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sing Chinese art songs, how to deal with the works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treatment of songs and the second creation of songs by the singers. It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grasping the singing style, digging into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yrics and singing sound, which can help the singer to interpret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art song works.
【作者單位】: 河南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
【分類號】:J616
【正文快照】: 上個世紀20年代,中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使得人們在思想意識上發(fā)生重大轉(zhuǎn)變,同時各種文化思潮開始涌現(xiàn),隨著舊體詩的解體,一批風格清新、自然,側(cè)重個性解放和自我實現(xiàn)的詩歌不斷涌現(xiàn),為我國近代藝術歌曲的產(chǎn)生在歌詞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唐力生;談歌唱的風格和修養(yǎng)[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力;丁慶;;音樂的倫理價值探析[J];前沿;2008年08期
2 李秀華;;美感意識的培養(yǎng)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J];青春歲月;2010年18期
3 付文娟;劉克利;;感悟音樂——愉快的精神療法[J];青春歲月;2011年02期
4 白俊梅;;音樂教育對職業(yè)學校學生發(fā)展的作用[J];青春歲月;2011年20期
5 尹德;李英;;高中階段學生音樂欣賞水平能力調(diào)查研究——以綿竹市南軒中學學生為例[J];青春歲月;2011年22期
6 徐文波;讓音樂豐富人生的感悟——人文教育背景下的音樂鑒賞[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于書正;;對聲樂作品準確詮釋與理性演繹的幾點認識[J];青海社會科學;2008年01期
8 劉寧妹,馬鑫明;對音樂欣賞的再認識[J];青海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9 劉寧妹,馬鑫明;對音樂欣賞的再認識[J];青海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10 宋婕;《春江花月夜》音樂繪畫性的美學體現(xiàn)[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飛;;淺談音樂風格與演唱風格[J];網(wǎng)絡財富;2009年15期
2 曹艷秋;;淺談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造[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8年07期
3 趙峰;劉婷婷;;淺論歌曲演唱的藝術處理[J];作家;2009年24期
4 宋波;;談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與教學[J];藝術評論;2011年05期
5 劉珩;;讀《論中國現(xiàn)代藝術歌曲的發(fā)展》[J];大舞臺;2007年01期
6 張冬梅;;《祖國,慈祥的母親》文本解讀[J];民族音樂;2010年06期
7 張華;中國藝術歌曲談——兼論演唱技巧[J];黃河之聲;2005年03期
8 徐富平;;首屆“中國藝術歌曲研討會”記略[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9 朱依依;張小梅;;中日早期藝術歌曲之比較[J];藝海;2011年07期
10 郭克儉;;“Kunstlied/Art song”考辯[J];人民音樂;2006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春發(fā);;我國民歌演唱風格的美學支點[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2 祁恒義;史秀艷;;努力二度創(chuàng)作,提高制作水平——《一顆永遠跳動的心》創(chuàng)作體會[A];2001年度廣播電視技術論文集[C];2001年
3 匡雅玲;;淺談“演唱風格”及其訓練[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4 楊曙光;;多維文化視野中的專業(yè)聲樂教育——首屆中國大眾音樂高層論壇暨2005年《中國大眾音樂年鑒》年會上的講話[A];首屆中國大眾音樂高層論壇暨2005年《中國大眾音樂年鑒》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林瑞武;;福建戲劇的又一時代性嬗變[A];新時期戲劇創(chuàng)作研究文集[C];2009年
6 靳鴻書;;談河北民歌演唱風格的把握[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7 苗鴻信;;我國通俗唱法的基本特征[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8 劉云燕;;現(xiàn)代京劇“樣板戲”中旦角唱腔音樂的創(chuàng)新[A];京劇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暨京劇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9 王敏;;軍旅戲劇30年一瞥[A];新時期戲劇創(chuàng)作研究文集[C];2009年
10 郭超;;歌唱的藝術處理[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蔡萌;中國藝術歌曲距世界經(jīng)典有多遠[N];中國文化報;2011年
2 裴諾;饒嵐期待中國藝術歌曲的春天[N];音樂周報;2004年
3 郭文德;淺談冀東民歌合唱作品的演唱風格[N];音樂生活報;2010年
4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 楊明明;歌劇《蝴蝶夫人》的藝術特色與演唱風格[N];音樂生活報;2010年
5 向敬之(編輯);解讀經(jīng)典是二度創(chuàng)作[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6 居其宏;高規(guī)格低投入的精品[N];音樂周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王磊;上海電子藝術形成孵化平臺[N];文匯報;2008年
8 馬蔚蔚;表演藝術需要二度創(chuàng)作[N];戰(zhàn)士報;2006年
9 石惟正;當金鐘鳴響的時候……[N];音樂周報;2001年
10 崔婉琳;佳音委婉透神韻 桑腔奇曲有傳人[N];中國文化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麗;閔惠芬二度創(chuàng)作初探[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2 段妃;新中國第一代舞蹈表演藝術家個案研究及對舞蹈表演訓練的探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3 宋祖英;我對金鐵霖民族聲樂教學理論體系的探索與實踐[D];中國音樂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于;作為教材使用的意大利古典歌曲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劉瀟林;論聲樂藝術的演唱風格[D];西南大學;2009年
3 陸建珍;黃自藝術歌曲特征及其演唱風格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4 樸薈霖;聲樂演唱風格的趨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宋麗萍;青主藝術歌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韓麗;論當代民族聲樂作品演唱風格的多樣性[D];河南大學;2005年
7 李晴;黃自與青主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演唱風格之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吳俊廷;李谷一演唱風格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9 周南;普契尼四首女高音詠嘆調(diào)特點與演唱風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崔婷婷;理查·施特勞斯早期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特征與演唱風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371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43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