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歌曲演唱“字、腔、韻”研究——以陸在易《望鄉(xiāng)詞》為例
本文關鍵詞:中國藝術歌曲演唱“字、腔、韻”研究——以陸在易《望鄉(xiāng)詞》為例 出處:《音樂創(chuàng)作》2015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藝術歌曲經(jīng)過幾個階段的發(fā)展,產生了一批經(jīng)典和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在國內的聲樂教學和聲樂比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相對于創(chuàng)作而言,對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研究成果卻相對較少。本文以中國藝術歌曲代表作《望鄉(xiāng)詞》為例,將作者演唱這首歌曲的舞臺藝術實踐與已有的研究成果相結合,通過對歌曲演唱中的"字、腔、韻"整體研究,提出"歌曲情感色彩和歌唱音色的調控布局"、"聲母快拼韻頭,韻腹保持共鳴,韻尾快速收音"等觀點。希望通過對《望鄉(xiāng)詞》的微觀研究,探索中國藝術歌曲在演唱理論和實踐方面的關鍵問題,為我國這一領域的演唱者和教學者提供初步的參考、借鑒。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基金】:2014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審美倫理視域中的網(wǎng)絡歌曲傳播研究》
【分類號】:J616.2
【正文快照】: 20世紀初,西方美聲歌唱藝術的傳入給中國帶來一種全新的聲樂觀念和歌唱方法,也為同時期產生的中國藝術歌曲提供了重要的歌唱手段。按照目前聲樂界己經(jīng)形成的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概念,中國藝術歌曲采用的基本歌唱方法是美聲唱法,這一觀點可以從巳有經(jīng)典作品的演唱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婷;;從《望鄉(xiāng)詞》看陸在易藝術歌曲的特征[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年Z1期
2 馬興智;;論陸在易的《望鄉(xiāng)詞》[J];歌海;2011年02期
3 張曉農;人文傳統(tǒng)背景與中西聲樂文化差異之比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4 李燦旭;;陸在易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特色闡釋[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程寧敏;"以字行腔"和"以腔行字"之辨析[J];音樂研究;2005年01期
6 居其宏;胸懷大愛的音樂詩人——陸在易和他的聲樂創(chuàng)作[J];人民音樂;2004年11期
7 張琴;;陸在易藝術歌曲的審美特征[J];四川戲劇;2010年02期
8 王建元;;生命的禮贊與謳歌——陸在易作品音樂會有感[J];人民音樂;2011年07期
9 肖黎聲;以腔行字——美聲唱法歌唱訓練之我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10 張清華;“以字行腔”的人文價值——與肖黎聲先生商榷[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中余;;中國合唱音樂作品的演唱用聲風格[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殷志華;;試析陸在易大型合唱作品的交響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8期
3 馬克;;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來解決聲樂教學中的語音問題[J];大家;2011年04期
4 王卉;;陸在易藝術歌曲《我愛這土地》的伴奏處理[J];大舞臺;2010年06期
5 黃慶通;;從《雨后彩虹》看陸在易合唱創(chuàng)作的風格特征[J];大舞臺;2010年07期
6 張琴;;怎樣演唱和詮釋陸在易藝術歌曲[J];電影評介;2008年16期
7 馬利利;;淺談美聲唱法與中國民族唱法的語言藝術有何不同[J];大眾文藝;2010年01期
8 熊衛(wèi);王宏;;芻議西洋唱法在中國作品中的融會貫通[J];大眾文藝;2010年23期
9 雷貞;;現(xiàn)代美聲演唱方法的創(chuàng)新問題研究[J];大眾文藝;2011年13期
10 蘭倩;;論民族聲樂藝術中的字正腔圓[J];大眾文藝;2012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易敏;怡夢;李佳穎;;關于兒化詞語認知與語感的調查[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孫強;現(xiàn)代漢語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2 任秀蕾;20世紀中國合唱創(chuàng)作思維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3 喬邦利;中國當代中小型合唱創(chuàng)作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4 郭小青;《唱論》辨析[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菁;基于聲樂演唱的藝術美探究中國民族聲樂之“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鵬;歌唱語言訓練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龍淼鑫;蘇夏、陸在易藝術歌曲《我愛這土地》之比較分析[D];河南大學;2011年
4 楊柳;陸在易藝術歌曲風格探究及演唱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會旭;舒伯特、黃自藝術歌曲文化內涵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芳芳;論美聲唱法對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響[D];云南藝術學院;2011年
7 楊田;弱勢群體視角下的現(xiàn)代城市住區(qū)無障礙設計[D];云南藝術學院;2011年
8 于國良;論男高音歌唱藝術發(fā)展特征及教學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周絢菲;辰河高腔及其唱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方;陸在易藝術歌曲藝術性分析[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青;藝術歌曲探微——浪漫主義“詩”與“歌”的融合[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3年02期
2 張曉農;人文傳統(tǒng)背景與中西聲樂文化差異之比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3 修海林;“聲曲折”概念的重新界定與音韻學研究視點[J];音樂研究;1999年01期
4 汪毓和;關于藝術歌曲之我見[J];人民音樂;1999年09期
5 葉林;藝術歌曲的發(fā)展問題[J];人民音樂;2000年08期
6 劉文金;藝術境界中的品位——《大漠之夜》和《橋、家、盼》賞析[J];人民音樂;2001年10期
7 李西安;新時期藝術歌曲回顧[J];人民音樂;2002年01期
8 陸在易;創(chuàng)作絕不是急就章[J];人民音樂;2004年01期
9 居其宏;胸懷大愛的音樂詩人——陸在易和他的聲樂創(chuàng)作[J];人民音樂;2004年11期
10 郁慶五;中國聲樂的三個問題──給李凌同志的一封信[J];人民音樂;199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藺丹;;淺論中國藝術歌曲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J];文學教育(中);2011年04期
2 馬帥;;中國藝術歌曲的表現(xiàn)與處理[J];大舞臺;2012年04期
3 汪毓和;關于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問題——簡評聲樂教授宋承憲先生[J];人民音樂;2000年10期
4 孫毅;論中國藝術歌曲特有風韻[J];九江師專學報;2002年04期
5 李華;試析中國藝術歌曲的特色[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夏小燕;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歌曲歷史回眸[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余虹;20世紀早期中國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與演唱[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彭超;陶波;;談談中國藝術歌曲的民族特點——詞與曲的巧妙結合[J];歌海;2004年03期
9 王培喜;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的歷史意義[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朱峰玉;;中國藝術歌曲的民族化[J];藝術教育;2006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記者 刁艷;蘭州集會研討中國藝術歌曲[N];音樂周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蔡萌;中國藝術歌曲距世界經(jīng)典有多遠[N];中國文化報;2011年
3 鄭暉;中國藝術歌曲建立“中國氣派”的精神內核[N];文藝報;2013年
4 張佳林;我們什么時候把“細節(jié)”丟了[N];音樂周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龐麗麗;20世紀50-70年代末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與演唱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韓華;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與教學[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3 虞濱鴻;改革開放30年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及演唱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凱;新時期中國藝術歌曲中的“母愛”主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5 孫磊;20世紀20-7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研討[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6 鄧維;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及其演唱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鄭杰;從“引進”、“模仿”到“探索”、“創(chuàng)新”——20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歌曲發(fā)展的歷史軌跡[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8 岳李;20世紀中國藝術歌曲發(fā)展軌跡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趙華;二十世紀20~40年代的中國藝術歌曲[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臧杰;20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歷程及風格特點[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322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33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