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斯克里亞賓第九鋼琴奏鳴曲
本文關鍵詞:淺析斯克里亞賓第九鋼琴奏鳴曲 出處:《中央音樂學院》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斯克里亞賓 神秘主義 第九鋼琴奏鳴曲 演奏分析
【摘要】:本文以對斯克里亞賓的生平和哲學信仰介紹為基礎,對其第九鋼琴奏鳴曲(op.68)的作品內(nèi)容以及詮釋方法進行淺析。 斯克里亞賓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獨具特色的作曲家、鋼琴家,以神秘和弦體系的建立為個人創(chuàng)作標志。他的作品眾多,鋼琴作品豐富。其鋼琴練習曲、奏鳴曲、前奏曲等經(jīng)典曲目經(jīng)常被鋼琴家演奏。斯克里亞賓的晚期奏鳴曲開始走上無調(diào)性道路,逐漸變得晦澀難懂。第九鋼琴奏鳴曲副標題為“黑色彌撒”,由此標題可以看出這首作品的宗教色彩及神秘陰暗的基調(diào)。由于這首作品不僅風格難以把握,且技術非常艱難繁復,在作品中一手控制幾個聲部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要掌握并演奏好這首曲目具有相當?shù)碾y度。 撰寫本文的目的是:隨著作曲家斯克里亞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從前未受到過多重視的曲目逐漸得到鋼琴演奏者和鋼琴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其中就包括他的第九鋼琴奏鳴曲。筆者希望通過對作曲家精神層面的分析以及對曲目的內(nèi)容、演繹分析,力求解決一些演奏方面的問題,加深讀者及筆者自身對斯克里亞賓第九鋼琴奏鳴曲的理解與感受。 本文的正文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簡要的對斯克里亞賓的生平進行概括,并著意增加了神秘主義和通神論對斯克里亞賓創(chuàng)作的影響。第二部分主要介紹斯克里亞賓創(chuàng)作風格的特殊性以及對其十首鋼琴奏鳴曲進行整體概括。第三部分從第九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內(nèi)容和樂曲中表現(xiàn)出的神秘因素等多方面對全曲進行較詳細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從演奏角度出發(fā),從觸鍵、踏板及演奏難點的應用技巧三方面進行分析詮釋。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24.1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利;;對綜合性大學音樂系鋼琴教學的幾點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2期
2 王中余;合唱在學校音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于安東;俄羅斯美術與中國油畫創(chuàng)作及教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楊留兵;薛軍;;標題音樂與19世紀浪漫樂派[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5 喻櫻;;高尚的人格、圣潔的心靈——交際花薇奧列塔性格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6 符周利;;論西方宗教對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7 華文健;;論維也納古典樂派對交響曲的貢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8 鄧t$;;死亡與重生——如何在演奏中體現(xiàn)作品的永恒性與時代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9 王晶一;;歌劇《參孫與達麗拉》中詠嘆調(diào)《我心花怒放》演唱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熊丹;;淺析巴托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進;;“T——X——D——T”模式與重構之考[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2 王延松;;后實證主義對于音樂心理學研究范式的啟示[A];第四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彬;西方鋼琴前奏曲的三個重要階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紅光;約翰·科里利亞諾創(chuàng)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3 孫曉燁;賦格寫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4 許琛;阿沃·帕特鐘鳴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5 蔣興忠;普羅科菲耶夫九首鋼琴奏鳴曲和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6 唐小波;約翰·亞當斯管弦樂作品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7 陳晶;基督教會學校女子音樂教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8 張有川;里蓋蒂音樂創(chuàng)作中和聲語言的技法特征與發(fā)展軌跡[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9 張闊;美國黑人早期布魯—魯斯音樂的興衰(1890-1929)[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秦川;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與演奏的五度關系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瑩瑩;德沃夏克《e小調(diào)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分析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蒙;探索中國當今鋼琴立體教育及其教材建設[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熊焱;米約雙鋼琴作品《膽小鬼》本體分析與演奏技術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麻蕾;唯物辯證法在鋼琴教學與演奏中的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占祺;對鋼琴協(xié)奏曲《走進新時代》中鋼琴演奏技法的研究及其部分作品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武旭峰;山東省臨沂市鋼琴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榮;邢臺市兒童鋼琴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卓;積極品質對鋼琴成績的影響及教學中的培養(yǎng)策略[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趙爽;從勃拉姆斯晚期鋼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創(chuàng)作風格及演奏[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唐寅玲;莫扎特第十一首鋼琴奏鳴曲(K.331)第一樂章表演解釋的差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167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31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