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勛的交響樂創(chuàng)作
發(fā)布時間:2017-10-31 12:18
本文關鍵詞:陳培勛的交響樂創(chuàng)作
【摘要】:本文力圖通過分析陳培勛的三首管弦樂作品,,即交響詩《心潮逐浪高》、第一交響曲《我的祖國》、第二交響曲《清明祭》為研究對象,從管弦樂作品寫作分析的角度來深入探究陳培勛在交響樂領域的創(chuàng)作特點。 本文內容共分為兩個章節(jié):第一章為本文的重點,著重從管弦樂配器的角度來分析這三部作品,主要從樂隊編制、各樂器組的運用特點、音色、織體形態(tài)等進行具體闡述,后對陳培勛這三部交響樂的配器特點加以總結。第二章主要對三首作品的創(chuàng)作技法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對主題旋律特征、和聲特點、復調以及曲式結構上的分析,使得閱讀者對這三部交響樂的整體結構有所了解。附錄主要是對陳培勛個人的生平介紹與其作品的詳細列表。 通過研究這三首作品,不僅是對筆者自身的作曲與配器技術的學習有著進一步的啟發(fā)和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在創(chuàng)作中所體現出創(chuàng)造性的管弦樂寫作方式以及新的手法,為我們在管弦樂的創(chuàng)作中,提供了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思維。
【關鍵詞】:陳培勛 音色 配器技術理論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1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第一章 陳培勛交響樂作品配器技術分析及創(chuàng)作特點9-43
- 一.關于樂隊編制9-11
- 二.各樂器組的運用以及特點11-18
- 1.弦樂的運用11-14
- 2.銅管的運用14-16
- 3.木管的運用16-17
- 4.打擊樂器以及裝飾樂器的運用17-18
- 三.旋律音色的多樣化處理18-28
- 1.單音色18-22
- 2.混合音色22-26
- 3.音色的轉換26-28
- 四.建立在復調技法基礎上的音色處理28-34
- 1.模仿復調28-32
- 2.對比復調32-34
- 五.管弦樂織體的寫作特點34-42
- 1.波狀音型化織體與柱式和聲音型化織體35-37
- 2.旋律化織體37-39
- 3.復合音型化織體39-42
- 六.三部管弦樂曲的配器特點總析42-43
- 第二章 陳培勛交響樂作品創(chuàng)作技法分析43-70
- 一.主題旋律特征43-49
- 二.和聲運用的獨特性49-52
- 三.多聲音樂運用的特點52-59
- 四.曲式結構特點59-70
- 總結70-71
- 附錄71-74
- 參考文獻74-75
- 致謝7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常敬儀;心潮逐浪高──陳培勛教授訪談錄[J];鋼琴藝術;2000年03期
2 希路;《清明祭》——陳培勛的第二交響樂賞析[J];人民音樂;1996年01期
3 鮑元愷;;懷念恩師陳培勛先生[J];人民音樂;2008年02期
4 希路;情系《我的祖國》──陳培勛管弦樂作品唱片專集漫說[J];人民音樂;1995年11期
本文編號:11223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12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