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藝術風格及演唱探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9 13:36
本文關鍵詞: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藝術風格及演唱探究
【摘要】:勃拉姆斯是19世紀德國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被人們尊稱為德奧古典作曲家的“最后一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并流傳于世的音樂作品,其中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成果尤為豐厚,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藝術成果對后世產生了深刻的歷史影響,在歐洲乃至國際音樂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生活于浪漫主義時代的勃拉姆斯,將自己的藝術埴根于民間,埴根于鄉(xiāng)土,埴根于百姓,埴根于自然與社會,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將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有機結合,藝術歌曲與民間音樂融貫通變,人生哲思與內心情感水乳交融,在創(chuàng)作思維、題材選擇、表現(xiàn)手法上力求推陳出新,形成了自己獨特并對同時代和后世音樂創(chuàng)作者產生深遠影響的創(chuàng)作思路與藝術風格,使音樂在體裁、內容、形式、表現(xiàn)手段等各方面構思精妙,相得益彰。 針對我國國內學界在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演唱研究這一重要課題上存在的相對缺陷,本文在第一部分分析了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文化內涵。主要從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題材選擇、主題表達、哲學思想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方面總結了他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的文化內涵表現(xiàn)和文化內涵實質,目的是讓演唱者了解、熟悉勃拉姆斯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題材來源、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意圖和情感故事,使演唱的研究建立在一種文化的土壤上;第二部分闡述了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藝術風格。主要從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風格成因和風格表現(xiàn)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目的是使演唱者在掌握音樂風格的基礎上,使演唱更能吻合風格,把握精髓,準確地表達感情、再現(xiàn)意境、塑造形象;第三部分研究的是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演唱實踐。主要從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的創(chuàng)作技法、藝術歌曲演唱理解中的內在關系、藝術歌曲演唱方法上的對應原則進行研究,這一部分是論文的落腳點,也是論文的重點所在,目的是使演唱與作品的旋律、風格、意境以及情緒表達和形象塑造相輝相映。 盡管受到資料收集的有限性和可借鑒成果的局限性的影響,論文還存在很多不足,但這種初探式的研究對傳承優(yōu)秀成果,啟發(fā)演唱實踐,發(fā)展我國藝術歌曲仍然不無裨益。
【關鍵詞】:勃拉姆斯 藝術歌曲 藝術風格 演唱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616.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緒論10-13
- 第一章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文化內涵13-18
- 1.1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文化內涵表現(xiàn)13-17
- 1.1.1 深沉的愛情表達13-14
- 1.1.2 質樸的生活折射14
- 1.1.3 內斂的哲理思考14-15
- 1.1.4 唯美的文化融合15-17
- 1.2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文化內涵本質17-18
- 1.2.1 現(xiàn)實生活的濃縮與反觀17
- 1.2.2 時代變革的關注與呼號17
- 1.2.3 文化精髓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17-18
- 第二章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整體風格18-31
- 2.1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風格成因18-20
- 2.1.1 雙重性格形成了作品的個性品質與原創(chuàng)價值18-19
- 2.1.2 平民情結影響了作品的題材選擇與抒情風格19
- 2.1.3 詩人氣質決定了作品的哲理思維與內省情感19-20
- 2.2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藝術風格的構成要素20-27
- 2.2.1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審美特征20-22
- 2.2.1.1 藝術形態(tài)的綜合性20-21
- 2.2.1.2 創(chuàng)作思維的哲理性21-22
- 2.2.1.3 情感表達的內省性22
- 2.2.2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表現(xiàn)手法22-27
- 2.2.2.1 民歌化的歌曲形式23-24
- 2.2.2.2 器樂化的旋律風格24-25
- 2.2.2.3 悲劇化的感情色彩25-26
- 2.2.2.4 理性化的思想內涵26-27
- 2.3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總體藝術風格27-31
- 2.3.1 鄉(xiāng)土氣息里的德國民歌特色28-29
- 2.3.2 古典傳統(tǒng)中的浪漫主義精神29-30
- 2.3.3 悲觀哲學后的內在抒情風格30-31
- 第三章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演唱實踐31-44
- 3.1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技法31-33
- 3.1.1 分節(jié)的歌曲形式31-32
- 3.1.2 多樣的旋律技法32
- 3.1.3 多變的節(jié)奏組合32
- 3.1.4 靈活的調式調性32-33
- 3.1.5 特定的音區(qū)音域33
- 3.1.6 豐富的鋼琴伴奏33
- 3.2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演唱理解中的內在關系33-40
- 3.2.1 文本特點與演唱的關系33-34
- 3.2.2 鋼琴伴奏與演唱的關系34-37
- 3.2.2.1 運用主旋律彈奏出各種變奏的詮釋方法35
- 3.2.2.2 運用旋律由低到高潮逐步推進的詮釋方法35-36
- 3.2.2.3 運用復調音樂織體與和聲的詮釋方法36-37
- 3.2.3 情感表達與演唱的關系37-38
- 3.2.3.1 作曲者的個性風格與作品的情感表達37-38
- 3.2.3.2 演唱者的演繹技巧與作品的情感表達38
- 3.2.4 形象塑造與演唱的關系38-40
- 3.2.4.1 體會創(chuàng)作意圖與強化形象塑造39
- 3.2.4.2 理解作品題材與強化形象塑造39-40
- 3.3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演唱方法上的對應原則40-44
- 3.3.1 嗓音音色與作品內容對應40-41
- 3.3.2 發(fā)聲狀態(tài)與旋律變化對應41
- 3.3.3 歌唱共鳴與情感基調對應41-42
- 3.3.4 演唱思維與哲理表達對應42-44
- 結語44-46
- 參考文獻46-50
- 附錄50-51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鄧蕓蕓;探析勃拉姆斯藝術歌曲中的悲劇性[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423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94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