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茉莉花》的傳承變異及在不同音樂體裁中的運用
本文關鍵詞:民歌《茉莉花》的傳承變異及在不同音樂體裁中的運用
【摘要】:在中國眾多民歌之中,《茉莉花》是一首傳唱大江南北的最能代表中國特色的經(jīng)典民歌,是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一個里程碑。本文通過對民歌《茉莉花》各種變體的形態(tài)分析,以及民歌《茉莉花》在多種音樂體裁中的廣泛運用,讓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
【作者單位】: 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
【關鍵詞】: 民歌 茉莉花 傳承 變異
【分類號】:J607
【正文快照】: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在這漫長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個時代都有著代表這個時代特有文化和風俗的藝術形式,并且這種特有的藝術形式都是在當時客觀的歷史要求下逐漸發(fā)展形成的,時調(diào)小曲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時調(diào)是小調(diào)的一種形式,是勞動人民在休息之余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蘊華;從《聊齋俚曲》中“銀紐絲”小曲看明清民歌藝術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2 馮冶冰;中國同宗民歌瑣議[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3 周寶全;中國同宗民歌瑣議[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劉紅豆;;從《繡荷包》看中國民歌的地域特色[J];大眾文藝;2010年03期
5 陳涓;中國民歌的地理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10期
6 李靜;;中國“同宗民歌”學術爭鳴探析[J];歌海;2012年06期
7 黃紅綱;;安徽琴書起源初探[J];滁州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8 劉大堅;王瀝瀝;;論民歌的傳承傳播與變遷[J];黃河之聲;2009年04期
9 沈云芳;;流行音樂語境中傳統(tǒng)音樂元素的運用[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馮光鈺;再談辨認“同宗民歌”的標準——兼答徐元勇博士[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屠金梅;豫東太昊陵廟會音樂文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小龍;揚州清曲音樂穩(wěn)態(tài)特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3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4 蒯衛(wèi)華;昆曲商調(diào)曲牌曲腔關系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5 薛雷;梨園拉魂第一腔[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6 郭小利;中國傳統(tǒng)音樂即興創(chuàng)作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萍;無錫宣卷儀式音聲研究—宣卷之儀式性重訪[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8 陳文革;豫劇唱腔結(jié)構(gòu)動態(tài)研究(1900-1960)[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9 吳璨;【孟姜女調(diào)】音樂形態(tài)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10 銀卓瑪;青海安多藏族“拉伊”音樂及其文化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文曙;長株潭地區(qū)民歌歌詞修辭與語言風格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曹曄;鄂爾多斯準格爾旗漫瀚調(diào)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3 王玲玲;民間離別情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4 曹芳芳;論民間小調(diào)《繡荷包》的傳統(tǒng)藝術風格及其審美觀[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路遐;俗中見樂 樂中見俗[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師玉麗;陜西寧強縣民歌初探[D];西安音樂學院;2007年
7 李城;安徽無為縣昂家廬劇戲班的調(diào)查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8 郭進懷;揚劇曲牌〔梳妝臺〕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9 張來敏;臨清民歌旋律研究[D];山西大學;2008年
10 于敏;聊城八角鼓傳播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敏;;談民歌《茉莉花》的流變[J];新余高專學報;2010年06期
2 郭素芳;;從《茉莉花》看南北地區(qū)民歌的風格差異[J];東方藝術;2010年S1期
3 王耀華;;民歌之旅之二:八閩古俗鬧新春[J];音樂愛好者;1980年04期
4 杜新平;;淺談高師民族民間音樂教學與地方民歌的傳承[J];大眾文藝;2010年10期
5 夏琳;;民歌《茉莉花》源流考辨[J];黃河之聲;2011年13期
6 金順愛;陳e,
本文編號:845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84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