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式在浪漫主義早、中期的發(fā)展變化以及相關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7-09-13 04:10
本文關鍵詞:奏鳴曲式在浪漫主義早、中期的發(fā)展變化以及相關思考
更多相關文章: 奏鳴曲式 古典主義時期 浪漫主義時期 主題 調(diào)性擴展 尾部分量 爭議現(xiàn)象
【摘要】: 奏鳴曲式是傳統(tǒng)調(diào)性音樂的產(chǎn)物,從巴洛克晚期的“萌芽”到二十世紀的逐漸“式微”,歷經(jīng)幾個主要音樂時期。本文選擇浪漫主義早、中期作為時代背景,從呈示部中的主題的異化處理,展開部的調(diào)性擴展、尾部的分量改變與對研究中的爭議現(xiàn)象的思考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探討,并與古典主義時期的處理方式進行比較,力求對奏鳴曲式在這一時期的某些發(fā)展變化作出總結與歸納。
【關鍵詞】:奏鳴曲式 古典主義時期 浪漫主義時期 主題 調(diào)性擴展 尾部分量 爭議現(xiàn)象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614.3
【目錄】:
- 中文摘要4
- 英文摘要4-5
- 引言5-8
- 第一章、關于呈示部中的主題8-20
- 一、古典主義時期主題的基本處理情況8-11
- 二、浪漫主義早、中期主題的發(fā)展變化11-17
- 三、小結17-20
- 第二章、其它方面的發(fā)展變化20-27
- 一、展開部調(diào)性擴展的情況20-24
- 二、尾部17分量的改變24-27
- 第三章、對于奏鳴曲式研究中爭議現(xiàn)象的一些思考27-37
- 一、關于肖邦《g 小調(diào)敘事曲》的結構28-33
- 二、關于舒曼《第四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結構33-37
- 結語37-39
- 主要參考文獻39-40
- 注釋40-42
- 附錄一42-43
- 附錄二43-4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彭志敏;作為結構力量之一的對比及其風格演變[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2 孟文濤;曲無定式,學有原則——再評[匈]魏納·萊奧《器樂曲式學》[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彭志敏;由柴柯夫斯基《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末樂章所想到的幾個問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4 錢仁平;;一個被誤會了的回旋奏鳴曲式樂章——貝多芬《第三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曲式新析兼評相關陳說[J];音樂研究;2009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鄒彥;論古典奏鳴曲式的形成[D];上海音樂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8414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8414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