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綴后綴——嚴謹而有趣的音樂材料發(fā)展方式
本文關鍵詞:前綴后綴——嚴謹而有趣的音樂材料發(fā)展方式
【摘要】:前綴后綴技法是作者提出的微變奏概念下的系列作曲技法之一,文章基于作曲技法本身而非風格或流派,就前綴后綴技法進行了探討。
【作者單位】: 天津音樂學院;
【關鍵詞】: 恒定因素 前綴 后綴 發(fā)展 邏輯
【分類號】:J614.3
【正文快照】: 前綴后綴技法是筆者提出的微變奏概念下的系列作曲技法之一。與該系列技法類型中的其他類型相比較,前綴后綴類型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最為常見,是作曲家們比較喜歡的類型。微變奏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簡約主義音樂的作品,但作為作曲技法,卻在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中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曉燕;;鋼琴三重奏演奏探究[J];藝術研究;2007年01期
2 王曉;;談20世紀中國民族聲樂唱腔藝術發(fā)展中的若干現(xiàn)象[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08期
3 溫宇強;;長笛的起源與發(fā)展[J];大舞臺;2010年04期
4 陳潔;鄭琳;;從浙江箏派的成功看現(xiàn)代箏樂的發(fā)展[J];作家;2010年24期
5 劉卓;;滿族舞蹈歷史演變及其發(fā)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18期
6 夏芳;;淺談西方音樂的發(fā)展過程[J];才智;2011年08期
7 董芳;;論新時期民歌演唱藝術的繼承與發(fā)展[J];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王春山;;二胡初探[J];山西科技;2007年06期
9 李麗娜;;從著名交響音樂作品縱觀交響樂的起源與發(fā)展[J];理論界;2007年10期
10 錢今幗;鄭藝;;音樂聽覺藝術發(fā)展的歷史觀照[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趙山林;;金元詞曲演變與音樂的關系[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茍中明;;渝北區(qū)“民族民間吹打樂"[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芷諾;頭腦 身體 感覺 意志[N];音樂周報;2006年
2 李韻;音樂家倡議抵制網(wǎng)絡歌曲惡俗之風[N];光明日報;2007年
3 記者 王玉娟;青!盎▋骸庇瓉砼畈l(fā)展的春天[N];青海日報;2004年
4 ;在歐洲演出引起轟動[N];西藏日報;2000年
5 袁智中;解讀佤族歌舞[N];云南日報;2004年
6 文新;動畫片《福娃奧運漫游記》主題歌亮聲[N];文藝報;2007年
7 王丹丹;繁榮網(wǎng)絡音樂——在原創(chuàng) 在多樣 在地域[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8 馮蘭芳;首師大學子重溫俄羅斯經(jīng)典[N];音樂周報;2009年
9 文祚;合唱交流火熱京城[N];音樂周報;2009年
10 徐楠;原創(chuàng)音樂集聚區(qū)為盈利模式而苦惱[N];中國商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顧之勉;微變奏—簡約主義作曲技術之綱[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金霞;楚樂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2 都本玲;中國傳統(tǒng)聲樂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3 李葉丹;論中國琵琶形制的形成與發(fā)展[D];中央音樂學院;2008年
4 黃迎新;莫凡鋼琴組曲《西子影集》作曲技法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魯立;萊蒂“主題的過程”分析法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6 馮錦濤;從國際禮拜堂看基督教音樂在上海[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7 王燕;當代箏樂的發(fā)展及其表現(xiàn)特點[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8 張馨;試論中國揚琴作品的音樂形象[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陳陽;關于呂劇與五音戲主體唱腔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吳冰;六朝清商樂發(fā)展探微[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813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81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