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鋼琴組曲《為鋼琴而作》解析
本文關(guān)鍵詞:德彪西鋼琴組曲《為鋼琴而作》解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德彪西 《為鋼琴而作》 創(chuàng)作背景
【摘要】:《為鋼琴而作》是德彪西最具代表性的鋼琴組曲之一,是德彪西開始滲入印象主義思想的發(fā)端作品,全音階、增三和弦、七度九度和弦、持續(xù)低音的使用都一一印證了德彪西與眾不同的全新音樂思想。通過對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和樂曲各部分的解析獲得清晰明朗的演奏認識,由此引發(fā)演奏樂曲的精髓不僅僅在于演奏技巧與技術(shù),更重要的在于對作曲家的藝術(shù)理念、作品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理解之上。作為教師,對學生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建立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獨立的認識、分析與理解的能力,是教學之根本。
【作者單位】: 西安音樂學院;
【關(guān)鍵詞】: 德彪西 《為鋼琴而作》 創(chuàng)作背景
【分類號】:J624.1
【正文快照】: 一、創(chuàng)作背景 19世紀末法國印象派創(chuàng)始人德彪西(1862-1918),作為西方浪漫主義晚期頗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作曲家、革新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其創(chuàng)作領(lǐng)域涉及管弦樂、鋼琴、歌劇等,其中富有創(chuàng)意的、新穎的鋼琴作品不僅開創(chuàng)鋼琴音樂新風范,而且作為德彪西最具代表性的創(chuàng)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玉茹;;古之新韻 樂之奇葩——解讀拉威爾的《托卡塔》[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思穎;;試析德彪西《為鋼琴而作》之“前奏曲”的和聲特性[J];藝術(shù)教育;2008年10期
2 潘恒;現(xiàn)代音樂與德彪西鋼琴作品寫作技法[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3 王瑤;大自然孕育的新音樂締造者:印象派音樂創(chuàng)始人德彪西——德彪西的創(chuàng)作風格及其鋼琴作品的演奏[J];齊魯藝苑;2002年02期
4 A·Д·阿列克謝耶夫 ,諶國璋;二十世紀的法國鋼琴藝術(shù)(續(xù)一)[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5年02期
5 鄔以煒;;“法蘭西的克洛德”——德彪西其人其樂[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86年01期
6 劉霖;德彪西管弦樂作品中的光和色[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7 張蕾蕾;;淺析德彪西鋼琴曲《月光》[J];琴童;2010年08期
8 李蕓;《牧神午后》的印象──談德彪西的音樂[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9 吳寶珊;;音樂中的幽默——德彪西鋼琴前奏曲《乖僻木偶——拉文將軍》[J];中國電子商情(視聽博覽);1999年06期
10 徐潔;德彪西《鋼琴前奏曲》力度解析[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娟;;柯達伊匈牙利民歌主題變奏曲《孔雀飛》分析研究[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2 高偉;;高師鋼琴教學內(nèi)涵的二維闡釋——一種基于音樂審美與文化傳承理念的解讀[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林紅;;歌唱應(yīng)給人以美的享受——聲樂教學淺談之一[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4 閆琛;;淺議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5 黃小敏;;談鋼琴教學中對彈奏音色的把握[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6 姜鷹;;論如何實現(xiàn)音樂欣賞教學的美育功能[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蔡石香;;兒童舞蹈《還我星期天》[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8 王志遠;王雅新;;在醫(yī)學院校音樂欣賞課基礎(chǔ)上開展音樂治療學的嘗試[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周耘;;用多元音樂文化塑造當代學生的音樂文化價值觀——我的《世界音樂》教學體會[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躍;德彪西印象[N];音樂周報;2005年
2 王月明;朦朧美的樂曲[N];中國文化報;2008年
3 徐健;印象德彪西[N];江淮時報;2006年
4 劉瑋;法國四重奏弦上演繹“德彪西”[N];音樂周報;2007年
5 武蓓琳;品味傅聰“詩意”鋼琴[N];音樂周報;2008年
6 趙靜;夜泊于楓橋的吟唱[N];音樂周報;2008年
7 李瑾;朦朧中透出的光彩印象[N];音樂周報;2005年
8 龔蓓;再現(xiàn)肖邦[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葛芝榮;用音樂描繪詩意畫卷[N];音樂周報;2007年
10 卜大煒;來自狄德羅的感應(yīng)[N];中國文化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郟而慷;論音樂演繹的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0年
2 王萃;武滿徹和聲技法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3 劉奇;莫里斯·奧阿納音樂語言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4 許志斌;武滿徹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5 張彬;西方鋼琴前奏曲的三個重要階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笑;德彪西《為鋼琴而作》的作品分析與演奏詮釋[D];武漢音樂學院;2010年
2 周曉燕;論德彪西音樂中的意象[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王碧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文化中的德彪西音樂[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段楊春子;德彪西管弦樂作品《大海》的創(chuàng)作分析與指揮詮釋[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5 劉淳尹;對德彪西音樂創(chuàng)作中內(nèi)含東方文化因素的審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6 呂一鳴;對德彪西管弦樂作品—大海的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7 張曉霞;從德彪西《兒童園地》看其音樂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盛雯;德彪西聲樂套曲《被遺忘的小詠嘆調(diào)》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蔡日錫;德彪西的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里桑德》第一幕音樂初探[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10 陶寧;德彪西十二首鋼琴前奏曲的演奏與教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937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69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