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楚的先秦黃河流域音樂文化個案探析
本文關鍵詞:作用于楚的先秦黃河流域音樂文化個案探析
更多相關文章: 楚 先秦黃河流域音樂文化 《九歌》 《詩》 鐘儀“操南音”
【摘要】:通過對"夏之《九歌》與楚之《九歌》""楚人與《詩》""《左傳》之鐘儀‘操南音’"三個不同方面之個案探析,筆者以為先秦黃河流域音樂文化對楚乃至長江流域音樂文化曾有過重要影響。
【作者單位】: 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關鍵詞】: 楚 先秦黃河流域音樂文化 《九歌》 《詩》 鐘儀“操南音”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歷史學家在談道“長江流域的發(fā)展及其與中原的融[1](P58-61)合”時認為,中國地分南北,秦嶺淮河線,劃分了黃河與長江兩大水域,南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迥異。自古以來,兩個區(qū)域的文化也各有傳承,各有風貌。其差異在農(nóng)業(yè)、建筑乃至衣食住行諸方面都有體現(xiàn)。在思想方面,自孔子以下,北方的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育良;先秦儒家對于“情”的理論探索[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2 詹向紅;;“顏淵問仁”章試詮——從“仁—禮”與“人—己”關系看孔子“仁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3 錢善剛;杜宏春;;李澤厚論現(xiàn)代新儒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李良玉;;孔子與歷史教育[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5 孟淑媛;;孔子“天命觀”的現(xiàn)代闡釋[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馬育良;仁、義與孔孟的經(jīng)權(quán)思想[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7 孟淑媛,于川;試論朱熹以“理”為基石的法制思想[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鄭曉明;;孔子檔案學思想管窺[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官貴羊;;語錄體的幾種形態(tài)及作用——以諸子語錄、禪宗語錄、宋儒語錄為立足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10 易定軍;《試論晚唐山林隱逸詩人》文學研究方法述評[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邱國鵬;李勛祥;;融合與嬗變:論數(shù)碼藝術(shù)設計的審美建構(gòu)[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2 廖名春;;《論語》“學而時習之”章新探[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3 東方朔;;政治與道德之分解——《論語》的一種解讀[A];《與孔子對話——新世紀全球文明中的儒學》——上海文廟第二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潘新麗;中國傳統(tǒng)醫(yī)德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笑頻;民族民間藝人生活的苦樂原則[D];云南大學;2010年
5 高連福;孔子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及其會通[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羅紱文;李澤厚“情本體”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儲著炎;晚明戲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叢坤赤;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穆方平;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及其中國化闡釋[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野;先秦休閑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成朝暉;“國風”與南北朝民歌中民間愛情詩的比較[D];湘潭大學;2010年
3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高偉芳;論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D];蘇州大學;2010年
5 李同;高中古詩詞課堂教學設計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媛媛;高校師生親和力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舒紅輝;先秦儒家義利觀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倫理的架構(gòu)[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8 趙雪梅;陶淵明詩文中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童霏;論宋代節(jié)序詩詞中的飲食文化內(nèi)涵[D];江南大學;2010年
10 米丹丹;《論語》所包含的高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誠淵;狂歌當哭──現(xiàn)代舞劇《九歌》簡介[J];舞蹈;1994年03期
2 李凌;因《九歌》而興思——“《九歌》新編”漫筆[J];中國音樂;1985年02期
3 江東;用肢體來攪拌……──話說黎海寧和她的《九歌》并及現(xiàn)代舞[J];舞蹈;1994年04期
4 周曉春;楚辭《九歌》《九章》與“巴”地民歌之比較[J];民間文化旅游雜志;1996年04期
5 修海林;偉大詩人屈原的浪漫主義作品《九歌》[J];國際音樂交流;1997年01期
6 黃士吉,黃鶴;論古代歌舞劇《九歌》[J];大連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7 米永盈;;《九歌》女性表演與周、漢宮廷“女樂”[J];中國音樂學;2009年02期
8 吳霜;;楚祭祀儀式的音樂化重現(xiàn)——譚盾《九歌》與楚祭祀儀式的對應關系研究[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王震亞;譚盾歌劇《九歌》音樂簡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10 米永盈;;《九歌》音樂特色之文獻研究[J];中國音樂學;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周林;王西麟音樂會 上演三部交響樂新作[N];人民日報;2000年
2 記者 鄭固固、王連偉;臺灣云門舞集迎來三十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3 本報記者 張裕;“我抱著的是舞者的青春”[N];文匯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楊媚;讓古老字魂與現(xiàn)代人對話[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5 羅斌;回眸中國舞劇藝術(shù)[N];中國文化報;2009年
6 本報特約評論員、中華文化學院副院長 葉小文;新年又聞交響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米永盈;《九歌》音樂特色之文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程暢;朱廣慶《九歌》第一組曲作品分析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張冬琦;試論楚舞的演變及影響[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3年
4 劉沁沁;白誠仁聲樂作品《山鬼》研究[D];星海音樂學院;2010年
5 郭楠;論先秦樂論與詩論的同構(gòu)與分化[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872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68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