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經(jīng)》年代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樂經(jīng)》年代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樂經(jīng) 音樂史 經(jīng)學史 成書 年代學 時代定位
【摘要】:以上古官學制度為視角,《周禮·大司樂》即古本《樂經(jīng)》孑遺。以《大司樂》為橋梁,結(jié)合傳世文獻與考古材料,探究《樂經(jīng)》形成的歷史階段分期。進而考證《樂經(jīng)》文本的成書年代,通過歷史年代學論證,提出其年代可定位于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479年之間。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關鍵詞】: 樂經(jīng) 音樂史 經(jīng)學史 成書 年代學 時代定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先秦樂學研究”(項目編號:10YJCZH14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周禮·春官宗伯·大司樂》,即古本《樂經(jīng)》孑遺。何以見得?上古官學制度使然!肚f子·天下》:“其明而在數(shù)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d"紳先生多能明之!边@里所說的“史”、“士”,都是指古代官吏,因為“史、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翔鵬;;先秦音樂文化的光輝創(chuàng)造——曾侯乙墓的古樂器[J];文物;1979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偙;“律”字新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2 周新芳;;周代戰(zhàn)車駕馬數(shù)探析[J];管子學刊;2009年02期
3 李俊;楚音樂文化研究20年(1983-2003)[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4年04期
4 田君;;《樂經(jīng)》考疑[J];北方論叢;2013年02期
5 李方元;三分損益律的實踐歷程與理論規(guī)范——兼及古代樂律研究中的認識問題[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6 鐘守華;曾侯乙墓漆箱“武王伐殷”星象圖考[J];江漢考古;2002年02期
7 金榮權;;楚國音樂文化與楚辭創(chuàng)作[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8 何國治;《離騷》題義及其語言的音樂美[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6年01期
9 孔義龍;;20世紀編鐘音列研究述評[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馮時;;曾侯乙編鐘的所謂“變宮”問題[J];考古;1986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晨陽;;中國與希臘古典哲學中的和諧理想(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愛智和宏道:人文奧運的哲學基礎”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羅小華;戰(zhàn)國簡冊所見車馬及其相關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2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證[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3 孫非;《黃帝內(nèi)經(jīng)》年代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4 王樂文;江北地區(qū)楚墓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5 張丹;南襄盆地出土兩周時期銘文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6 丁宏;春秋戰(zhàn)國中原與楚文化區(qū)科技思想比較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7 史志龍;先秦社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冰;論文物文本英譯[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成;東周時期葬用馬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啟彬;仙化之境[D];湖北美術學院;2011年
4 王安潮;石磬形態(tài)通考[D];上海音樂學院;2003年
5 高勇;屈原作品中“人神戀愛”主題的解讀[D];西北大學;2003年
6 朱志娟;青銅文化考[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7 孫金霞;楚樂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8 衛(wèi)雪怡;漢畫像石中的樂舞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薛璞;《楚辭·招魂》考辨[D];貴州大學;2008年
10 代生;考古發(fā)現(xiàn)與《天問》研究[D];煙臺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金子;;關于中國古琴起源時期的探討[J];科學大眾;2006年12期
2 馮雷;肖陽;;行萬里路,讀中外書——學習《王光祈留德生涯與西文著述研究》課程心得筆記[J];藝術研究;2008年01期
3 王夏;;楊蔭瀏的“雅樂”思想[J];藝術百家;2008年04期
4 劉經(jīng)樹;音樂史學─—問題與思考(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年04期
5 劉經(jīng)樹;史學與美學結(jié)合的一次新嘗試──介紹埃格布萊希特的《西方音樂》一書[J];中國音樂學;1995年01期
6 袁炳昌;少數(shù)民族音樂在中國音樂史中的地位[J];民族藝術研究;1997年06期
7 陳銘道;西方音樂史的寫作[J];中國音樂;2003年03期
8 梅珥;音樂史上的本月[J];音樂愛好者;2003年10期
9 鞏成國;科學家與音樂,音樂家與科學[J];兒童音樂;2003年07期
10 張金石;;樂器上的圖像和圖像中的樂器[J];中國音樂學;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丹丹;;音樂欣賞課在高等專業(yè)音樂學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任吉祥;;試論群眾音樂社會學的對象[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3 舒妲娜;;試論巴赫的音樂風格,創(chuàng)作領域及手法[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4 勞慧德;;談談當前獨立學院音樂專業(yè)教學改革[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5 林平;;論以音樂課提升學生靈魂素質(zhì)[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宋瑾;;站在哪里說音樂[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7 張韻璇;;對位教學理念探微[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8 周靜;;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欣賞教材取樣分析與編寫問題探討[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9 李飛飛;;從課程對比看音樂教師的培養(yǎng)[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鄧波;;中國1949年以前的和聲與對位教學[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蓉蓉 南京大學文學院;《樂緯》與《樂經(jī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蒙木;用音樂教養(yǎng)人生[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3 ;簡明牛津音樂史[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糜若如;《西藏音樂史話》評析[N];音樂周報;2007年
5 糜若如;民族音樂史的“珠穆朗瑪”[N];西藏日報;2007年
6 居其宏;音樂史的“重寫”話題與當下語境[N];音樂周報;2003年
7 吳月玲;青春與激情譜就30年校園音樂[N];中國藝術報;2007年
8 雷達邋馬馨;音樂史中的“新概念”[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9 項陽;《樂經(jīng)》何以失傳[N];光明日報;2008年
10 著名樂評人 李皖;真相開始了[N];中國經(jīng)營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俊暉;朱熹音樂著述及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2 葉紅旗;臺灣高山族樂器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宇;《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讀本的雛形、面世與修訂過程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2 武慧;北京小提琴藝術發(fā)展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姜楓;河北清代音樂史考略[D];河北大學;2009年
4 王楊;揚琴藝術在北京的發(fā)展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徐子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年來北京地區(qū)古箏藝術發(fā)展回眸[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詹璐;音樂史與建構:《呂氏春秋》與《漢書·禮樂志》的敘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婷婷;《詩經(jīng)》與器樂[D];聊城大學;2007年
8 董妍;俞紱棠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9 王明潔;圣·!秅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Op.22)的藝術特征以及演奏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8年
10 徐泮;“狂想曲”體裁的音樂史闡釋[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870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68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