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吶喊——肖邦《離別》之文本解讀
本文關鍵詞:悲情的吶喊——肖邦《離別》之文本解讀
【摘要】:肖邦《離別》練習曲(Op.10 No.3)旋律優(yōu)美,意蘊深厚,具有濃郁的波蘭民族風格。其不僅是對19世紀初歐洲資產(chǎn)階級民族解放運動潮流的集中反映,更是為飽受奴役和壓迫的祖國人民所發(fā)出的悲情吶喊。
【作者單位】: 四川音樂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
【關鍵詞】: 肖邦 《離別》練習曲 藝術特色
【分類號】:J624.1
【正文快照】: 波蘭偉大的鋼琴家弗雷德利克·弗蘭索瓦·肖邦(Frederic Frantisek Chopin)幾乎一生只寫鋼琴作品,并且在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方面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被人稱為“鋼琴詩人”,同時他還是第一位將音樂的技術性訓練與藝術性表達完美結合而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曲家。[1]他的27首練習曲不僅全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翟慧麗;;對肖邦《f小調(diào)夜曲》的和聲分析[J];大舞臺;2011年05期
2 胥必海;;從肖邦《升F大調(diào)夜曲》OP.15No.2看其夜曲的藝術特色[J];音樂探索;2007年03期
3 黃曉晴;;肖邦《波洛涅茲幻想曲》藝術特色探析[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李娟;肖邦圓舞曲之藝術特色[J];衡水師專學報;2003年02期
5 陳旭;詩人的抒情篇章 游子的愛國心聲——試論肖邦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6 張宇;高昂;;《一曲難忘》中鋼琴音樂的情感體驗[J];電影文學;2010年20期
7 朱裔文;;談肖邦《瑪祖卡舞曲》的民族性[J];作家;2010年12期
8 遲冰;;聆聽肖邦 追憶悲情——肖邦24前奏曲初步解讀[J];文藝爭鳴;2011年06期
9 孫皓;傅聰情結[J];視聽技術;1999年03期
10 趙小紅!上海市桂林路70號202-1204號200234;試論肖邦前奏曲的音樂特點與演奏要點[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小英;;嵊州吹打的藝術特色[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2 楊德;;試論黃平苗族泥哨的藝術特色及價值[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3 周華;王修文;;淺談《夜走靈官峽》的藝術特色[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4 朱俏;;《肖邦故園》教學設計[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5 劉新民;;《古舟子詠》主題及藝術特色淺論[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6 張成坤;;淺談丁寶楨詩詞的藝術特色[A];全面的總結 科學的評價——丁寶楨誕辰180周年紀念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7 雷河清;彭劍青;;毛澤東詩詞藝術特色探微[A];中原偉業(yè)——鄂豫邊區(qū)抗日民族根據(jù)地建設學術討論會、湖北省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及周恩來、劉少奇、李先念和新四軍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8 章燕;;兩種詩歌傳統(tǒng)的交融——從《墓畔的哀思》詩群看屠岸十四行詩的藝術特色[A];屠岸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馬興榮;;稼軒詞藝術特色探微[A];首屆辛棄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87年
10 孟云飛;;流行書風淺議[A];北京三希堂藝術院藝術家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釗;觸摸肖邦[N];人民日報;2010年
2 張論文;李云迪:我和肖邦的私密對話[N];中國經(jīng)營報;2010年
3 吳丹;“每個時代都有他們需要的肖邦”[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4 特約記者 林達;“這十年,我離肖邦的音樂更近了”[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5 張克新;誰說肖邦只能撫慰?[N];音樂周報;2010年
6 龔蓓;再現(xiàn)肖邦[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吳房;奧爾森的肖邦之美[N];音樂周報;2010年
8 吳筠;彈肖邦要盡量多情[N];文匯報;2003年
9 ;肖邦心臟仍存著,但政府拒對其DNA檢測[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10 區(qū)聽濤 編譯 本報記者 李瑾;同為紀念厚此薄彼[N];音樂周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蕾;京劇音樂中的悲情性[D];中央音樂學院;2012年
2 吳冠文;謝靈運詩歌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于海鷹;查慎行詩歌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4 丁恩全;孫樵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張文飛;洪邁《夷堅志》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石天飛;乾嘉詩人舒位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陶宇;雕塑公園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8 劉彥明;李奎報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9 蕭萍;折光的匯合:曖昧與脅迫性生存[D];上海戲劇學院;2005年
10 張娟;臺灣新音樂(1945-1960)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寧杰;歌曲《送上我心頭的思念》的藝術特征及演唱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寧;威爾第不同時期女高音詠嘆調(diào)藝術特色與演唱風格之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尚艷;淺談鋼琴組曲《紅色娘子軍》選曲的藝術特色及其演奏詮釋[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苗剛;談亨德爾聲樂作品的聲樂訓練價值[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5 胡菲;胡戈·沃爾夫《莫里克歌曲集》之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馮熠;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7 馬磊;論肖邦鋼琴作品的藝術特色[D];河北大學;2004年
8 孟麗;宋元教育小說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龍新輝;魏晉南北朝文人樂府詩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廖敏;清水建筑環(huán)境的探索與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6649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66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