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墓棺座石雕伎樂剖析——兼談箏演奏技藝的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永陵墓棺座石雕伎樂剖析——兼談箏演奏技藝的發(fā)展
【摘要】:永陵浮雕棺座二十四舞伎浮雕是罕見的藝術珍品,它完整地反映了唐代和前蜀宮廷樂隊組合的表演形式。本文通過對其樂器中古箏的初步研究,從一個側面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了唐代主流音樂由外來音樂轉化為民族化音樂的過程。
【作者單位】: 四川藝術職業(yè)學院;
【關鍵詞】: 永陵 王建 前蜀 伎樂 石刻
【分類號】:J632.32
【正文快照】: 永陵王建墓棺床的周圍三面石壁上刻有演奏琵琶、箏、鼓、笙、鈸、箜篌等樂器的樂伎24人,是目前全國發(fā)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宮廷樂隊形象。人物形態(tài)優(yōu)美,栩栩如生,是研究唐及五代時期宮廷樂隊的建制、音樂史、樂器史等的重要依據(jù)。一、石雕伎樂的組合規(guī)律及其文獻考證棺床東、西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俞松云;永陵樂舞石刻[J];中國音樂;1982年01期
2 ;前蜀皇帝王建墓石刻伎樂隊[J];國際音樂交流;1994年03期
3 秦方瑜;王建墓石刻伎樂與霓裳羽衣舞[J];音樂探索;1984年03期
4 趙為民;試論蜀地音樂對宋初教坊樂之影響[J];音樂研究;1992年01期
5 路;;成都王建墓的坐部伎演樂石刻[J];音樂世界;1982年04期
6 金鴻為;;王建創(chuàng)作歌曲專輯CD《邊寨晚歸》出版[J];云嶺歌聲;2003年04期
7 王克芬;漫話敦煌 舞蹈壁畫[J];舞蹈;2000年04期
8 王一;河北雙管[J];中國音樂;1986年03期
9 李成渝 ,林青 ,馬彥;四川省廣元縣羅家橋一、二號墓伎樂石雕的研究[J];音樂探索;1985年01期
10 張振濤;論恩主──關于中古伎樂發(fā)展階段樂戶與庇護者依附關系的初步探討[J];中國音樂學;199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錢伯泉;;源遠流長的龜茲樂舞[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2 紀廣;;中國古代舞蹈教育述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何小蘭;;淺談于都嗩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志崗 柴志應;大型陜北民歌舞劇《掛紅燈》亮相京城引來好評如潮[N];延安日報;2008年
2 盧升弟;蜀宮沉醉歌舞中[N];成都日報;2007年
3 小雪;千年敦煌神韻再現(xiàn)盛世京華[N];中國改革報;2007年
4 張春玲;《黃道婆》展現(xiàn)海南民族風情[N];黃石日報;2007年
5 記者 趙春光;李希與市第三次黨代會代表一起觀看《走進延安》歌舞演出[N];延安日報;2006年
6 劉偉;時代呼喚王詠梅式的優(yōu)秀人才[N];連云港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王建寶郝興曄國際音樂大賽分獲二四名[N];山西日報;2008年
8 曉馬;敦煌神韻再現(xiàn)京華[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谷雨;王建 我愿永做古箏的傳承者和發(fā)揚者[N];音樂生活報;2010年
10 梅影邋孔芒;滾板山歌走出“深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謝瑾;中國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2 李晉源;中國洞簫音樂文化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婕;王建中鋼琴作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彭浩宇;王建中鋼琴作品多聲技法探微[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肖敏;王建中鋼琴改編曲的民族風格和演奏特色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賴濤;質樸的語言,深厚的情感[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肖堯軒;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伎樂及其樂隊組合形式[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6 祝青;王建中鋼琴改編曲的教學價值初探[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7 師毅苗;中國民族韻味在鋼琴藝術中的升華[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曉龍;五代十國時期音樂及其文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9 劉浩東;馮暉墓出土磚雕樂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劉媛歆;唐代墓志銘中的音樂史料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本文編號:6274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62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