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低音樂器的改革與教學
發(fā)布時間:2017-04-24 15:19
本文關(guān)鍵詞:民族低音樂器的改革與教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和民族器樂的不斷革新,對民族低音的探索,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周總理生前也極為關(guān)心民族低音樂器的改革,曾指出“要搞出自己民族的低音樂器來,不但造型要美,要有民族特點,而且要有自己的演奏方法”。 幾十年來許多前輩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筆者為此將通過對民族低音“形制上的探索與革新”、“演奏上的探索與革新”、“創(chuàng)作上的探索與革新”、“教學上的探索與革新”四個方面的梳理驗證,力求客觀、全面的回顧總結(jié)我國民族低音的發(fā)展歷程。 本文分為三章,第一章是民族低音樂器的改革,分別介紹低音革胡、低音馬頭琴、低音拉阮、倍低音拉忽雷、低音提琴等樂器的改革歷程。第二章是低音提琴民族化的教學與演奏,對中國音樂文化的包容性進行概述,探索低音提琴民族化的可行性。對我國低音提琴中國作品的創(chuàng)編、教材建設(shè),課程建設(shè),以及北京國際低音提琴音樂節(jié)、中國低音提琴學會在低音提琴民族化教學與演奏方面所作出的貢獻進行了全面的回顧與梳理。第三章是民族低音樂器改革的回顧與思考,闡述了筆者對民族低音改革與教學的思考與建議。 筆者有幸成為中國音樂學院低音提琴專業(yè)的研究生,有責任將這半個多世紀民族低音改革的艱辛發(fā)展歷程進行總結(jié)與回顧,從中吸取各種研發(fā)的經(jīng)驗、教訓,探索開拓民族低音的新領(lǐng)域,希望為中國低音提琴事業(yè)的發(fā)展盡自己微薄的之力。
【關(guān)鍵詞】:民族低音樂器 低音提琴 改革 演奏 教學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632-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緒論7-8
- 第一章 民族低音樂器的改革8-12
- 第一節(jié) 低音革胡8-9
- 第二節(jié) 低音馬頭琴9-10
- 第三節(jié) 低音拉阮10
- 第四節(jié) 倍低音拉忽雷10-11
- 第五節(jié) 低音提琴11-12
- 第二章 低音提琴民族化的教學與演奏12-27
- 第一節(jié) 低音提琴民族化的可行性12-13
- 第二節(jié) 低音提琴民族化演奏與創(chuàng)作13-15
- 第三節(jié) 低音提琴民族化教材建設(shè)與課程建設(shè)15-18
- 第四節(jié) 北京國際低音提琴音樂節(jié)對低音提琴民族化的推動作用18-23
- 第五節(jié) 中國低音提琴學會對低音提琴民族化的推動作用23-27
- 第三章 民族低音樂器改革的回顧與思考27-30
- 第一節(jié) 加強理論研究,深入學習民族民間音樂27-28
-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作符合民族特點的優(yōu)秀作品28-29
- 第三節(jié) 重視對西洋低音提琴演奏法的系統(tǒng)學習29
- 第四節(jié) 培養(yǎng)優(yōu)秀“兩棲”人才29-30
- 參考文獻30-32
- 致謝32-33
- 個人簡歷3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雨森;;介}9一種改良的民族樂器——大革胡[J];音樂研究;1959年05期
2 于慶新;;民族樂器改革的成功探索——香港中樂團“看、聽、談”改革胡琴音樂會與座談會側(cè)記[J];人民音樂;2009年11期
3 杜亞雄;移步留形 西琴中奏——侯俊俠對低音提琴的改革及其意義[J];人民音樂;1999年06期
4 阮仕春;;聲傳九陌變新聲——環(huán)保胡琴系列的探索理念與實施[J];人民音樂;2009年11期
5 孟凡穎;;從改革胡琴看民族樂器改革[J];演藝科技;2010年01期
6 楊雨森;;革胡的革新[J];樂器科技簡訊;1975年02期
7 楊雨森;;79型大革胡簡介[J];樂器科技;1980年06期
8 嬰;;a陡錆拇叢煺摺鈑晟璠J];樂器;1983年01期
9 賈路紅;;民族低音樂器拉忽雷的研制及應用[J];樂器;2008年04期
10 阮仕春;;胡琴傳統(tǒng)藝術(shù)與環(huán)!愀壑袠穲F的“樂改”創(chuàng)意與實踐[J];藝術(shù)科技;2007年03期
本文關(guān)鍵詞:民族低音樂器的改革與教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44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3244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