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20世紀50年代后笙的發(fā)展
【學位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632.12
【部分圖文】:
第二章笙的改良實踐邐論20世紀50年代后笙的發(fā)展逡逑了笙的音量,豐富了其表現(xiàn)力與張力。逡逑而又是因為每根笙苗都裝了擴音管導致整體較為封閉,不容易漏氣。傳統(tǒng)笙本身逡逑無法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定的漏氣現(xiàn)象,因而所需的氣息及肺活量相對較大,所以36簧逡逑方笙在吹奏時反而比傳統(tǒng)笙更為省力。可以說此笙無論從音域、音響、律制還是和音逡逑效果等方面,都完全滿足了民族管弦樂隊的要求。逡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偉濤;;笙演奏中呼吸的研究及教學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4年12期
2 董青;;笙演奏的吐音技藝[J];音樂大觀;2012年06期
3 張姝婷;;淺談笙的演奏技巧[J];北方音樂;2011年03期
4 成曉;陳其射;;試論中國民樂合奏的色彩回歸[J];民族藝術研究;2009年06期
5 蘇華;;笙在河北民間“音樂會”流變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調(diào)研[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21期
6 周鑫效;;繼承傳統(tǒng) 突破創(chuàng)新——淺談笙在樂隊中的作用[J];才智;2009年29期
7 王清濤;;論笙的多聲部發(fā)展[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5期
8 楊正福;;笙和蘆笙的相互借鑒與自覺融合[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9年03期
9 彭善友;;從笙與手風琴的比較看中西音樂審美之差異[J];大舞臺;2009年05期
10 李強;;淺談中國民族樂器——笙的發(fā)展[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梁麗斯;歷史·音樂:雙重視角下的“閻派笙”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16年
2 劉李陽卉;談笙藝術中多聲部音樂的存在形態(tài)[D];天津音樂學院;2016年
3 孫嘉昕;中國當代笙藝術理論研究述評(1949-2014)[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鐘之岳;論笙形制的變革對其演奏藝術的發(fā)展影響[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5 歐杰;雷建功的笙樂演奏藝術[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28164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81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