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努夫尼克《第十交響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13 05:54
【摘要】:安德熱·帕努夫尼克(AndrzejPanufnik,1914-1991)是英籍波蘭作曲家,指揮家。出生于華沙。帕努夫尼克的主要創(chuàng)作和審美理念是在一部音樂作品中體現出情感與理性的平衡,使藝術性和科學性達到完美結合,而這一理念可以說是貫穿了作曲家的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就此,帕努夫尼克漸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和聲語言以及個性化的音樂結構!兜谑豁懬肥亲髑覒獑讨巍に鳡柕倬羰恐麨橹ゼ痈缃豁憳穲F的百年慶典而作,創(chuàng)作于1988年,于1990年修訂完成,并在同年由作曲家本人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完成首演。同時《第十交響曲》是帕努夫尼克的最后一部交響曲。作品的旋律與和聲使用了相對獨立的表達方式:圣詠主題使用了傳統(tǒng)的多利亞調式,而和聲則采用了音級集合3-5(0,1,6)作為全曲的基本音高結構形式。曲式采用幾何增長式的架構方式,每一層結構的小節(jié)數均以9及9的倍數為基礎。對稱性是作品一個標志性的特點,在音高結構,織體形態(tài),配器等方面均有所體現。本人在查找這位作曲家以及作品的過程中發(fā)現相關資料非常稀少,只有德州學院音樂系張國慶對帕努夫尼克交響曲作品的一篇介紹性的文章以及山東大學邵帥的碩士學位論文對帕努夫尼克鋼琴獨奏《12首微型作品》進行的分析。希望通過本文就《第十交響曲》的分析研究對帕努夫尼克的生平、學習經歷以及創(chuàng)作生涯和藝術理念有一個更為深入的了解,以及增添國內相關研究的學術材料。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14
本文編號:2791616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14
【相似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翊菲;帕努夫尼克《第十交響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8年
本文編號:27916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7916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