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馬頭琴與長調自然結合的規(guī)律
本文關鍵詞:試論馬頭琴與長調自然結合的規(guī)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本論文中筆者試論馬頭琴與長調的藝術特征及兩者自然結合的規(guī)律。馬頭琴和長調是蒙古族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之雙翼,在長調藝術的演奏與演唱上有著共同的特點。用馬頭琴伴奏長調這一藝術形式流傳已久。但關于它的藝術特征與伴奏手法到現(xiàn)在還沒有形成理論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從而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的隨意伴奏的混亂局面。筆者試著對這一藝術形式做出自己的見解。 全文由緒論、正文、結語三個部分組成。正文由三個章節(jié)組成。 第一章中從蒙古族音樂史入手,簡單的論述了馬頭琴和長調的起源,并對蒙古人對蒙古族音樂的思想情感做了見解。 第二章中對馬頭琴和長調藝術的自然結合的規(guī)律、藝術特征、地域風格等做了研究。對用馬頭琴的傳統(tǒng)演奏法演奏與伴奏長調的特征特點做了研究。對老前輩藝術家們的優(yōu)秀作品音像資料做了記譜、分析伴奏手法、記載藝術特征等研究。 第三章中闡述了筆者對馬頭琴伴奏長調的見解與經驗。對馬頭琴伴奏長調的傳承與發(fā)展闡述了自己的意見。對馬頭琴伴奏長調形成理論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結語里記載了筆者的感謝致意。
【關鍵詞】:馬頭琴 長調 結合 藝術特征 伴奏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632.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錄8-10
- 正文10-79
- 參考文獻79-81
- 附圖81-86
- 附錄8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瑛;鄒寶良;;蒙古長調:唱給自然的歌[J];民族論壇;2006年07期
2 鄒強;;蒙古長調[J];詞刊;2011年02期
3 言子;;夜路(外二章)[J];散文詩;2009年05期
4 曉東;徐安;;哈扎布——草原上的長調歌王[J];中華遺產;2005年05期
5 弱水;;拳頭村[J];黃河;2007年04期
6 高尚;;長調的天空和空空蕩蕩的神[J];人民文學;2002年01期
7 李曉云;試辨慢詞與長調之關系[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包愛軍;;從蒙古長調現(xiàn)狀談原生態(tài)音樂的保存[J];廣播歌選;2011年06期
9 李世相;緣愛為本的蒙古族長調民歌歌詞特色[J];內蒙古藝術;2003年01期
10 朱以撒;;長調(外三章)[J];清明;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薩日娜;;草原傳統(tǒng)音樂在當代文化語境下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2 李紅梅;;馬頭琴音樂與蒙古族草原文化[A];中國·內蒙古首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文順;;藥王孫思邈生平年表考辯[A];孫思邈養(yǎng)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劉亮;;辛棄疾小令芻議[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陳水云;張清河;;陳維崧《湖海樓詞》文學接受述論[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蘆躍樓;;往事難忘[A];儒將風范[C];1995年
7 馬大勇;;辛稼軒《沁園春》“止酒”二首接受考述[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程同謨;李劍鋒;;憶硬骨頭連長李長勝[A];老兵話當年(第五輯)[C];2004年
9 于根元;劉一玲;;運用十八般兵器——論王蒙小說語言的瀟灑[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10 王青;戴康;沈異凡;;Cs(6D_J)+He碰撞轉移截面測量[A];第四屆西部十二。▍^(qū))市物理學會聯(lián)合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詠梅;歌聲像草原一樣遼闊[N];內蒙古日報(漢);2009年
2 華生;長調歌王[N];內蒙古日報(漢);2011年
3 新華社記者 劉軍 張云龍;長調——馬背上漸逝的吟唱[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4 記者 海東;宏源證券董事長調任信達總裁[N];中國證券報;2005年
5 記者 詠梅;中蒙專家在我區(qū)搶救長調民歌266首[N];內蒙古日報(漢);2009年
6 心理學博士、心理咨詢研究員 章睿齊;孩子孤僻不合群家長調教有六法[N];湖南科技報;2004年
7 王小敏;愿長調民歌長久不衰[N];內蒙古日報;2004年
8 記者 王大為;奏響民族文化時代新篇章[N];錫林郭勒日報;2008年
9 吳常福;烏珠穆沁長調:草原上飛出悠揚的歌[N];內蒙古日報(漢);2007年
10 西林;風格獨特的蒙古長調[N];音樂周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欣;內蒙古地區(qū)“潮爾”的聲音民族志[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2 凌天松;明編詞總集述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有強;王士y浿韉枷碌墓懔甏侍逞芯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李志斌;歐美流浪漢小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雅梅;南宋川南墓葬石刻藝術與計算機圖像識別應用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6 徐建平;黃庭堅散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通拉嘎;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8 蘭拉成;清代散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朱盡暉;陜西炕頭石獅藝術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07年
10 王明博;多元與邊緣[D];蘭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娜仁花;蒙古長調的演唱風格與特點[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王玲玲;論布里亞特蒙古族長調的藝術特征[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李曉云;唐五代慢詞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鶴;新疆精河縣“十三種毛色的駿馬”長調民歌的調查與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5 芳潔;從《孤獨的駝羔》看阿拉善蒙古長調民歌的風格及創(chuàng)新式傳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6 阿維雅斯;論“古日哆”藝術特征及其流變[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紅梅;從區(qū)域文化特點看呼倫貝爾巴爾虎民歌[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高珊;基于生理、聲學的蒙古長短調的數(shù)字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9 李耀雄;基于遺傳算法的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吊裝優(yōu)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10 烏力吉賀希格;繼承與傳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試論馬頭琴與長調自然結合的規(guī)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84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6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