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與共贏:談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配合
[Abstract]:......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24.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銓劍;;評黎英海鋼琴伴奏音樂的藝術(shù)特色[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鄭順女;如何實現(xiàn)音樂表演中的二度創(chuàng)造[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陳俊鳳;;對電影音樂的文化價值取向的幾點研究[J];電影評介;2006年16期
4 施詠;對音樂審美“異化”現(xiàn)象的剖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黃鸞,陳瓊;“打破心理預期”在聲樂演唱中的運用[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高華;聲樂教學要樹立整體觀[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7 李芳;藝術(shù)體操運動員音樂欣賞過程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湖北體育科技;2004年03期
8 尹青珍;詠嘆調(diào)《獻身藝術(shù),獻身愛情》的演唱分析[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段衛(wèi)紅;論聲樂演唱中的“聲”與“情”[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10 王志軍;論歌唱者的聽覺感知及其對歌唱的作用[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鄭莉;;創(chuàng)造是音樂的生命,音樂促進我們創(chuàng)造——簡論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2 韓梅;;張揚個性,,追求風格——由《七子之歌》教學導入設計引發(fā)的思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尹愛青;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思琦;1978-2003年間中國城市流行音樂發(fā)展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互動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鄒燕凌;中國漢傳佛教梵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琴;《溪山琴況》中的音樂審美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志遠;施光南歌曲創(chuàng)作民族特色的形態(tài)學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鄧深海;技術(shù)與藝術(shù)[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陳雄鷹;西洋歌劇詠嘆調(diào)的美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向健美;二胡演奏技藝中的情理交融[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曾芳;中小學音樂感受與鑒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曾琳智;論《約翰·克利斯朵夫》的音樂性[D];湘潭大學;2003年
8 張虹;對奧運會開幕式表演作品若干藝術(shù)裝飾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楊健;音樂表演的情感維度[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4年
10 程秀芳;音樂解釋學導言[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新圃;試論鋼琴的即興伴奏[J];吉林藝術(shù)學院學報;1981年00期
2 鄭秀珍;《詼諧曲》[J];世界電影;1981年05期
3 捷列紹夫 ,宏亮;幸福的影子[J];俄羅斯文藝;1981年04期
4 陳文;重要的崗位 神圣的職責——談談對“鋼琴伴奏者”的培訓[J];中國音樂;1982年02期
5 陳之敬;牡丹江市舉辦首屆獨唱、獨奏比賽會[J];北方音樂;1983年02期
6 楊韻琳;;約瑟夫·雷塞茲教授談鋼琴教學法[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85年01期
7 朱德九;意大利古典名曲(聲樂)講座(一)[J];齊魯藝苑;1987年04期
8 謝家瑜;;合作的藝術(shù)——兼談鋼琴伴奏[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88年02期
9 金恩惠;論鋼琴伴奏[J];藝術(shù)探索;1990年01期
10 馮堅;關于無調(diào)性音樂視唱訓練的設想——試用序列原則訓練無調(diào)性視唱[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宋學軍;何謂“鋼琴藝術(shù)指導”[N];音樂周報;2000年
本文編號:22842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284289.html